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监管沙箱项目银行参与率达百分之百

见习记者余俊毅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持续扩容中。日前,重庆最新一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公示。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重庆公示的创新应用项目涉及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前沿技术,聚焦普惠信贷以及小微企业信贷领域,旨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稍早前,上海也公示了最新一批“监管沙箱”项目。综合来看,两地更新项目申请机构中,银行参与率达到100%。

上海重庆更新出箱项目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又称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旨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新兴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赋能金融提质增效,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月14日,央行重庆营管部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新一批创新应用》公告,创新应用名称为“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移动普惠信贷服务”,申请机构为重庆银行。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移动普惠信贷服务系统,在保障客户权益的同时,提升银行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信贷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已是重庆公示的第三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此外,3月11日,上海也公示了最新一批“监管沙箱”项目,分别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贸易跨境支付服务、基于支付标记化的企业移动支付服务、基于隐私计算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预警服务。

从申请机构看,银行机构仍为申购主体机构,同时也有科技公司参与。涉及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银行、上海瑞华银行、中移动信息技术、上海富数科技等机构。这已是上海公示的第四批“监管沙箱”项目。

博通分析资深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上述地区‘监管沙箱项目体现了地方性特色,银行参与度非常高,达到100%。上海公示的新‘监管沙箱项目均与自身业务结合紧密,也符合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尤其是基于支付标记化的企业移动支付服务项目,以服务B端值得其他机构学习借鉴。”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新公示的‘监管沙箱项目,越来越体现出前沿技术特别是数据安全技术对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的倾斜,涉及业务领域越来越广泛,从账户服务到支付再到信贷,新兴技术在风控等关键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否“出箱”成关注焦点

虽然各城市的“监管沙箱”正在积极扩围,但不可否认的是,“监管沙箱”目前仍是一套成长中的机制,相较于项目的前期“入箱”,后续项目能否顺利“出箱”更为引人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深圳、重庆三地已有7个创新应用项目通过测试顺利“出箱”。其中,北京完成测试顺利“出箱”的创新应用有3个,分别是,工商银行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中信百信银行的“AIBankInside产品”。深圳“出箱”的创新应用为百信征信公司的“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重庆方面也有3个项目顺利“出箱”,分别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重庆地方方言的智能银行服务”,厦门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博雅正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函证平台”,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和光大银行重庆分行的“‘磐石智能风控产品。”

车宁预计,未来“监管沙箱”项目的“出箱”工作将进入常态化,将有更多地区的项目顺利“出箱”。下一步“监管沙箱”不仅将作为常规政策工具持续发挥作用,还能作为先行者为后来人指引方向。通过监管沙箱机制不断发现和培育金融领域前沿技术,发挥科技本身的牵引作用,带动相关数字经济实体企业的发展。

另据接近“监管沙箱”评测的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各城市对项目‘出箱已有一套监测机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监测风险,既包括业务本身的风险,也包括系统自身技术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二是考量业务成熟度,主要考量市场对项目的接受、认可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

“出箱”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三个。王蓬博对记者表示,“一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规模;二看风险是否可控,‘出箱项目往往需要具备风险把控措施、补偿机制、退出机制等条件;三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金融科技项目的创新,最终要被推向市场,因此需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