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央行副行长穆长春:数字货币将实行双层运营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讨论成为市场各方热议话题。中国人民银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方面有哪些进展,可能会采用何种架构?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进行了阐述。

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相关人员在去年开始就已经是'996'的工作状态,进行相关系统开发。

对于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穆长春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行数字货币,采用纯区块链架构无法满足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因此,央行层面应该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

在运营架构方面,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先将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种双重投放体系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并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这种体系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也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替代M0(纸钞和硬币),而不是M1、M2。现有的M1、M2已经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但M0容易伪造,存在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特征,同时满足便携性和匿名需求,是替代现钞的较好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大冲击。必须遵守现行的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并对大额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银行报告。央行数字货币需具备高扩展性和高并发性能,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关于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需要谨慎。货币职能决定了数字货币是否适合加载超出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过多的智能合约会使数字货币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可使用程度,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超出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要保持审慎态度。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