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突破未来,以区块链为引擎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举行了2021年下半年工作大会,在深化核心领域金融改革方面,会议指出了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的重要性。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的白皮书。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在多地展开,并且不断创新应用领域,积极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和管理提升。

由于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国许多机构都在申请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参与了试点。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也在持续更新。在上半年,中国移动、腾讯、百度、工行、中行等机构都更新了专利。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和“可编程性”使其在生态应用中具有优势,而部分匿名性对隐私的保护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专利布局在数字货币之前 虽然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央行对数字货币仍处于探索和筹备阶段,但从2020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始,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进入了发展阶段。

在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期间,数研所共办理了30项专利,其中涉及数字货币的有5项,涉及区块链技术的有23项,包括数字证书、交易凭证、智能合约、数据处理、共享文件等各个层面。

虽然这些专利并没有明确与数字人民币相关,但数研所是数字人民币官方的研发机构,也是金融科技行业国家队的成员,是国内最早的区块链实践机构,也是数字货币国际标准的参与者。因此,它的专利布局很可能与数字人民币相关,并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方面应用到数字人民币中。

从数研所到现在的专利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占据了很大比例。虽然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分布式的,与数字人民币的中心化管理的双层运营体系并不相符,但事实上,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平台化设计,在某些特定方面,区块链可以与其他技术相配合,产生良好的效果。

除央行机构外,其他市场主体对“数字货币”的兴趣也很浓厚,其中许多是数字人民币的参与者。

据统计,从2020年到现在,总共有271个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发布(包括数研所的其他专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专利申请数量甚至超过了2016年至2019年的总数。其中,个人申请的专利有49个,企业申请的专利有222个,占比超过80%。其中还包括运营商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以及银行、支付宝等机构。

专业人士强调,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方便性、安全性和普惠性,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社会环境、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和对安全性的要求等因素影响着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可以预见,实物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将长期共存。

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还将充分考虑各类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并根据各种技术手段减少操作的难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调查群众对数字人民币服务的需求,深化提高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

总体来说,当前数字人民币在监管和试点的双重推动下,市场热度不断升温,企业的专利布局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在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红利尚未显现,无论是用户接受程度还是产业链的合作协同,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