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央行推动稳健货币政策 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一季度,央行采取了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力求稳定宏观经济。接下来,货币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增强前瞻性、精准性和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万亿元,同比增加6636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6%,分别比去年末上升0.7个和0.3个百分点。金融领域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一季度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在稳定经济增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明指出,央行通过降准和降息等手段注入了流动性,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同时,央行还采取了针对三农、小微企业、科创和双碳等重要环节的结构性工具,为经济提供了支持。考虑到疫情和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央行主动提高了信贷增速,社会融资增速也有较明显的回升。因此,一季度货币政策靠前发力,主要目标是稳定经济增速,总体效果明显。

近期,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带来了风险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环境。但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具备众多战略优势,包括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市场规模超大等。基本面长期向好没有改变。报告提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振信心,稳定市场。货币政策将调节好跨周期,不过度放水。同时,将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实施好支持企业和就业的金融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和脆弱群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相配合,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保持货币供应平稳增长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绿色经济和制造业的重点新兴领域,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质效,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保护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促进内需。

报告还要求,要密切关注风险,增强整体观念,遵循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统筹处理重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