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部分国内高校已经开设了区块链课程,一方面加强对区块链理论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培养区块链人才的平台。不过,与美国相比,国内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针对这一话题,欧科云链研究院近日发布研报,通过中美对比探讨国内区块链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在报告中,欧科云链研究院对比了中美高校在区块链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同时列举了国内区块链人才培养的契机,提出5点具体建议:
1. 鼓励更多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及专业。同美国相比,中国高校在开展区块链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在开课高校数量、课程质量等方面有进步空间,后续可考虑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同时,各地政府及教育部也应积极发布相关文件,鼓励高校开设区块链通识课,并将区块链专业人才培养纳入重要任务。
2. 加大区块链教学资源建设力度。部分国内高校尽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但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师资力量也有限,难以保证区块链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在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等层面发力,同时加强区块链师资队伍建设,并尝试邀请区块链行业领军人物担任客座讲师。
3.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企业也应提早介入,在培养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高校可以与区块链企业合作,实现人才更精准对接,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4. 发挥区域特色,探索区块链优势学科。区块链产业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可以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结合当地的产业特征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优势学科,从供给端解决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产业集群内循环发展。
5. 合理引导跨学科人才就业。区块链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涵盖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高校在针对性培养区块链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合理引导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区块链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