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虚拟币平台异步化|对区块链行业创业的思考:小团队处处可施展

区块链行业正步入“弱监管、高速迭代、重运营重品牌”的发展格局,这个行业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对项目方、投资人以及孵化机构,都是挑战。

1、流量红利渐渐遗失

区块链从1.0的币时代到2.0的链时代再到3.0的商业落地场景时代,已经经历了12年。行业始终向好发展,各细分领域的项目相继崛起。但人们对区块链的接受度以及认知程度始终落后半拍,即使在2019年10月24日的“区块链讲话”之后各地兴起了区块链学习热,但报名者寥寥无几,一些专注于区块链知识培训的机构甚至面临着解散的风险。

与此同时,新项目出现后未曾来得及介绍项目亮点变有广大粉丝集体蜂拥而至了解项目的盛况已然不再上演,取而代之的是项目方费尽心机、苦口婆心地推广项目亮点,闻而不闻,看而不见...甚至在一些赛道上,流量的缺乏直接导致整个细分领域的集体降温。

在2018年末到2019年中,行业都在关注的公链生态建设。然而,目前为止最稳健的公链生态无非只有ETH、EOS以及TRON三者。排在第一名的ETH链上生态,除了前10的dApp稍有人气外,其他数百款dApp的日活量、成交额更是低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低到个位数,非常惨淡。

这都是因为项目方只注重通证经济模型的激励,而忽略了项目建制后的运营和品牌的重要性。

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项目方和投资方想要抓住用户,就必须要了解如下问题: A、用户关注点是什么? B、哪些细分领域有机会? C、同样的资金投放在不同赛道,哪些赛道的投入产出比会更大? D、哪些回报周期更短? E、项目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F、项目的机会成本如何考量? ...

以上这些问题,恐会难倒区块链领域的众多投资人和项目方。然而,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如果无法做到相应的把控,投资就成为投机,风险加大。面对市场的变化,稍有变动就血本无归。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融到钱或者穿越了牛熊的项目方,以上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他们深谙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了解到众多项目失败的原因,深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于决策人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意义,这也是大机构、大项目纷纷设立研究院的目的所在。

依靠海量数据分析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对细分领域的热点、动态以及走向做持续性地发掘和研判,为合作方以及自身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决策依据。

基于研究报告,项目方能够通过量化直观地看清整个赛道的发展情况,能够根据行情和热点,对自身项目的战略发展方向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避免增加无效的试错成本,为创业团队降低了不必要的损失。

2、增量难以为继,存量是主基调

增量资金和增量用户始终徘徊在外,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健的发展。在成熟行业中,我们知道,增量市场拼的是运营,甚至不需要十分专业的运营,增量资金和增量用户主动寻找项目,单靠他们就能够把整个市场盘活。

存量市场拼的是品牌,区块链当前的主基调便是存量为主。场外资金在观望,用户缺乏信用度,信用的成本提升,人们在选择项目时会再三考量。同样的赛道、同样的概念、同样的技术......没有差异指标对比,用户往往只会聚焦在品牌的影响力上。

这也是为何头部的交易所自2020年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推广部和品牌部的原因所在:品牌和运营方面的强化成为存量市场里项目存活的必选项。

骆驼调研后发现,区块链行业里真正拥有技术团队却最终失败的项目中: 约30%死于内部管理和运营; 约15%死于创始团队跑路; 约40%死于品牌缺失,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被同类挤兑,空间越来越小; 约15%死于技术——模型的设计和优化上。

未来长远一段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诞生,也会有很多赛道相继火起。但由于他们的基因并非源自区块链行业,没有一定的沉淀,这些项目的品牌效应或只能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打法,在品牌规划上,仅限于表面的基础框架的搭建以及内容的输出,对品牌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思路比较缺乏,从而忽略了底层商业逻辑设计、通证经济模型设计、商业闭环的打造以及市值管理等在区块链领域应该要注重的方面。

然而,在这样的竞争时期,行业新的机会正出现。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