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下旬,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本报举报线索,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在西安路科技广场一处室内查获一个发展会员上千人的传销组织。
本报举报 一所谓志愿者团队疑似传销 今年5月下旬,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本报的举报线索称,该辖区内某志愿者团队疑为传销组织。据了解,这一所谓志愿者团队主要活动场所在西安路科技广场一处室内,这些人以搞慈善捐助活动的名义发展其他人员。他们要求被发展人员缴纳500元人民币会费,这样便可以取得加入并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该“志愿者团队”声称加入后通过发展下线可以获得巨额捐助回报。
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平交易科立即对此展开调查。执法人员在西安路科技广场某房间,现场发现了该志愿者团队进行所谓慈善捐助活动的制度、人员结构图,执法人员对现场的志愿者团队人员询问了解到,该团队的组织者为李某。5月19日,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立案,由公平交易科执法人员全面展开进一步调查。
调查发现 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圈钱 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执法人员通过对现场证据的反复检查、询问调查李某、殷某等5名主要当事人及部分被发展人员,摸清了此传销组织的违法事实。
今年2月起,李某通过微信以某文化公司的某慈善品牌线下社区负责人的名义发布“某慈善品牌”微信号,宣传介绍其团队的组织结构、活动内容、入会协议、制度等信息,对愿意加入的人员,要求先通过微信网络报名,构成微信朋友圈,然后再参加李某组织的现场介绍会议,填写“某慈善线下社区公益活动报备申请表”,在缴纳500元会费后,成为该慈善品牌线下社区会员,按照其品牌团队的制度规定,以介绍和加入的先后顺序,形成上下线,构成层级系统,并利用网络,在网上按现实的层级结构,完成会员之间的会费转账。按照他们的所谓活动制度,该“慈善品牌”线下社区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式的2×2复制双轨结构。制度是2×8双轨制的一至八级制,其制度的具体规定为:欲加入的人员,以捐助的名义向其介绍人交纳500元成为正式一级会员,其中100元以助力金的名义交给其介绍人的上线的一个四级会员,其余400元归介绍人所有。成为一级会员后,只可以直接发展两名会员,接受其发展人员的500元的捐助,但成为一级会员后,必须在15日内升级为二级会员,否则就被清除出该“慈善组织团队”。以此推进,最高可发展成八级会员,其收到的捐助金额也逐级增长。由此形成的2×8双轨制中的八级会员不再升级,八级会员若要继续参与,则需从一级重新开始。
涉案人员 传销组织发起人李某3个多月发展1700余名下线 据查,该组织发起人李某自今年2月份至5月19日被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获之日止,共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1700余人,发展层级达六层之多;殷某(女)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40余人,发展层级六层;殷某(男)直接或间接发展会员20余人,发展层级五层。
李某自称,共获会员“捐助”30200元。
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告诉记者,李某等人的上述行为,与《禁止传销条例》中“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行为规定相符合,属于传销行为,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规定》,已将此案移送公安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沙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应擦亮双眼识别传销、远离传销、抵制传销,不抱有贪图便宜的心理,对生活中发现的传销活动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