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治理“微传销”:善用“微力量”

通过微信、QQ、陌陌等平台进行的“微传销”活动正迅速扩张,并成为监管部门难以管理的“灰色地带”。根据《法制日报》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微传销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参与人数和金额很难统计。但是保守估计,参与微传销的人数超过一千万人,参与金额达数千亿。这不仅在人数和金额上远远超过传统传销,也带来了广泛的风险和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破坏,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过去十年里,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了21904起传销案件,涉案金额达到623.8亿元,罚没金额达到99亿元。其中有2251起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9668人受到处理。然而,现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微传销”参与人数已达上千万,参与金额更高达数千亿。这表明微传销的影响范围广泛,风险巨大,对金融市场秩序具有破坏性,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传统传销通常使用“洗脑”方式欺骗成员,并通过规避打击和惩罚的手段来逃避监管。由于监管执法的困难,传销问题一直难以绝迹。与传统传销相比,以智能手机为工具的“微传销”更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隐蔽性、金融性和欺骗性等特点,给发现、查处和打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微传销不仅在发起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利用QQ群、朋友圈等平台很容易引发病毒传播,资金转移也非常方便。因此,它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我们不能对此坐视不管,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来铲除这个社会毒瘤。

为了有效打击微传销,我们需要迎难而上,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各相关部门需要联动起来,线上线下进行有效的合作,及时发现线索并进行打击。而利用网民的力量,可以是抵制和遏制微传销的有效途径之一。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在司法系统工作的朋友,他发现在同学的朋友圈里有人推销传销活动。出于职业敏感和良心,他私聊了那位“带头大哥”并提醒他停止这种违法行为。同时,他也私聊了那些有兴趣参与的人,并警告他们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朋友圈变成传销圈的情况,而且那位企图发起传销活动的同学也庆幸得到及时的提醒,他表示自己也是被别人忽悠进去的,如果不是及时提醒,他不仅会坑害不少同学,而且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微传销等网络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危害性,每个网民都应当增强自律、自清意识和自我防范、抵制能力,否则任何人都有可能既成为加害者也沦为受害者。

我们应该广泛调动和依靠网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反传销的志愿者,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积极主动地反对洗脑行为和诈骗活动。这样无疑可以营造出更强的声势和氛围,挤压微传销的传播空间,用正能量战胜负能量。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