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释放了什么信号

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一季度(总第100次)例会于4月7日在北京召开。

随着经济复苏动能不断增强,二季度的货币政策空间、走向、力度备受市场关注。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搞好跨周期调节

就货币政策而言,例会内容延续了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定调。

此外,一季度例会强调“搞好跨周期调节”,而上一季度则是“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表述出现微调。

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逆周期调节往往伴随货币政策显著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持续实施降息降准,更多通过总量型工具发力来托底经济运行。而跨周期调节则重在长短兼顾,特别是不能因大水漫灌而为将来留下风险隐患,同时注重调结构,因而更加重视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滴灌。

年初以来,随着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轨,企业复工复产提速,资金需求稳步回暖,带动一季度金融数据持续走强。

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为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多增2.47万亿元;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为历史最高,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李超认为,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预计总量性宽松政策如降准降息或将较为审慎。2023年全年看,根据“精准有力”的部署,预计货币政策工具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侧重定向引导、精准滴灌。

王青认为,3月全面降准意外落地,但今年在经济回升背景下,类似2022年连续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当前物价水平较低,为货币政策发力提供了空间,但“搞好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接下来货币政策在扩张力度和工具选择上会更加慎重,更加具有前瞻性。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预计,展望2023年,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为代表的阶段性工具可能逐步退出,符合中长期方向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额度余量较高、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进一步延期、优化支持和使用方向,这两项工具有望带动人民币贷款多增6000-7000亿元。

而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