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增长合理

4月17日,《经济参考报》刊发了一篇名为《央行定调下阶段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例会释放的政策信号,货币政策整体稳健基调不变,但在措辞上有所变化,意味着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将有所不同。

例会指出,要精准有力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例会还指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与上一季度例会的“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相比,这次例会强调“搞好跨周期调节”。一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这反映了货币政策目标从对冲疫情冲击转向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政策力度需要适度回调,更加注重总量稳、结构优。

当前物价水平较低,为货币政策发力提供了空间,但“搞好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接下来货币政策在扩张力度和工具选择上会更加慎重,更加具有前瞻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一季度信贷呈现良好开局。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增加2.27万亿元,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创新高。同时,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2.47万亿元。

一位分析师表示,考虑到一季度信贷投放的情况,本次例会强调“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而上季度则是“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预计二季度信贷仍将保持同比增长,力度可能有所回落。

在发挥总量功能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特征。据央行披露的数据,到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共有15项,余额约为6.4万亿元,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左右。

针对下一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例会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一位研究员表示,面对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基础仍不牢固的情况,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有力,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例会的说法发生了变化。一位分析师表示,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的效能,但不再一味“做加法”,而是更加聚焦、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例会指出,要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一位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在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央行将降低成本的要求从“推动降低”转变为“稳中有降”,既是适应经济和融资形势变化的调整,也是缓解银行利差压力、稳定经营的必要举措。

当前居民存款增速较快,物价水平较低,加之监管层强调“稳中有降”,这为中小银行主动降低存款利率提供了条件。

实际上,近期,不少中小银行已经公告下调存款利率。这表明,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主动降低存款利率。分析师表示,经济复苏并不意味着贷款利率等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会迅速上升。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