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预期不稳定,国家高层和金融管理部门连续表示了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信号。
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他们将根据形势变化合理调整货币政策的总量,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回升。他们也将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有效支持扩大需求。在结构方面,他们会合理适度地关注重点领域的发展。
从数据显示来看,2023年6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CPI连续五个月环比下降,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4%。刘国强认为,这几个月中国的物价有所下降,但并没有通缩。CPI的同比涨幅正在回落,7月可能还会继续下降,主要是因为需求恢复的延迟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他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在稳步恢复,M2保持快速增长,与典型的通缩情况存在明显差别。
刘国强表示:“目前并不存在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他认为,中国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减小,预计从8月份开始,CPI有望逐步上升。整体来看,全年CPI走势将呈现“U型”,即年内先下降后上升,年底有望接近1%。
近期,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这引发了对通缩的讨论。刘国强表示:“我们现在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他认为,金融数据的回升明显,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的趋势。
具体来说,金融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继续发挥了支撑作用。6月,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有力地支持了重大项目的推进。政府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建筑业PMI在6月保持在55%以上的较高区间。
此外,居民贷款合理增长,成本稳中有降,助力消费恢复。上半年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了3009亿元,同比增加了4019亿元。6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1%,同比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居民的大宗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服务消费继续回暖。自7月以来,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客流量明显增加,超过了2019年同期。
在精准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方面,外贸出口和民企经营显示出一定的韧性。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26.1%;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40.3%。
刘国强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减弱、世界贸易量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出口都下降,但中国的货物出口按人民币计价仍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民营自主品牌出口增长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