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与游戏相辅相成

撰文|James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谈论比特币时,带着一种鄙夷的语气:“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就是炒作,就是赌博,但是我不反对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好的。”似乎他很懂比特币或者至少了解区块链技术一样。 我理解他们的感受,因为在“使用价值”的语言体系下,是无法定义比特币的价值的,但是要在否定比特币的情况下肯定区块链技术,那就非常滑稽了,区块链技术被他们理解成一种保证了数据不可篡改的神秘的代码系统,这种系统完全是数学而不是和赌博或者炒作相关的,所以如果我告诉他,脱离了Game(博弈),区块链毫无价值,甚至是一个初中算法研究者的数据结构小课题,他们肯定不愿意接受。

博弈

是否将数据结构以链式和区块的方式组合,并不是比特币真正创新的地方,创新的地方在于构建了这样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Game,或者说非合作博弈,并由算法保证了这个Game有序的进行。没有什么神秘的技术能够保证自动实现无可信代理的数据保真(即使所谓的zk,也需要证明和存储节点),除了博弈形成的均衡,我们无法越过权威、中心、信任者,来保证数据或者信息的不可篡改。

这种Game是动态的,一轮轮的进行,但要求新一轮的Gamer(博弈参与者)至少接受某个已经存在的局部均衡,并将本轮博弈的结果同步到均衡上,每个Gamer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均衡规模,直到外部需求信息传递进来,进行一轮矫正,当所有的Gamer都是理性的,在反复博弈中不断反馈和矫正,则最终大概率会收敛到一个唯一的一般均衡上来,这个均衡即反应了大家所谓的共识价值,同时也是所谓的最长链或者最高算力链。

这个过程不断的演化,越来越趋于稳定和“一般化”(即普遍意义的共识),即每个Gamer和每个持有人之间逐渐达成一致预期并互相影响。比特币在这样一个博弈模型下,其实出现了很多次的均衡分裂,这也是大家提到的分叉事件,但随着信息扩散的深度不断增加,这种分裂的概率会越来越低,即使有一天,一个非理性的Gamer试图垄断算力并攻击区块链,则由于无法取得外部需求的一致预期,依然会徒劳:算力并不优先于均衡,而均衡一定影响算力。当比特币实现均衡时,它就成为全新的风险收益结构——均衡资产,我们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揭示这些内容:比特币到底有什么价值。

底层逻辑的差异

基于Game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增加或者减少约束条件来看待行业的一些项目。

首先完全开放的非合作博弈,能够实现一般均衡的,就是BTC/ETH/NEST这一类,即不需要进行门槛审查,完全开放。

在这一类之下,有两种局部均衡:EOS类公链和联盟链。

先说EOS或类似EOS的一些项目,本质上是先进行大范围的选举,通过这种选举实现所有人的参与,然后由选举产生的节点进行博弈打包,一旦节点被选定,在给定的时间内就是一个21人的局部博弈了,这种架构等于将过程拆分成了两部分,前一部分博弈出代理,后一部分博弈出区块,这种二部化的结构,在给定时间内,依然是局部均衡,因此外部信息传递至区块是分裂的,甚至是分离的,这种架构,虽然不像联盟链那样直接,但本质上和联盟链也差不多: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均衡资产。

而联盟链则需要通过审核的方式确定节点的参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进行一轮选举博弈。这种结构必然决定了结果的局部化、可结盟化和操纵化,这意味着它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般均衡意义下的全新风险收益结构(均衡资产),而是在试图换一种数据结构来解决某些应用问题。我们完全无需将联盟链纳入到区块链的范畴,我认为它是另外一种服务器组成方案而已,即使有了所谓Coin也依然如此。

最差的一种则是所谓的私有链,它是完全回避博弈,而继续保留了区块链一般的数据结构,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觉得它能比中心化服务器有多少优势,而事实上甚至弊端更多。这种结构我觉得用途极为特殊,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在讨论区块链Game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比较重要:博弈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代理风险,或者中心化信任,则整个博弈的均衡必然会被扭曲,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