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将根据这三个维度来衡量目前市面上的跨链桥,并探讨未来跨链桥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探讨跨链桥的不同维度前,我们先来看下跨链桥的工作步骤和原理。资产成功的从来源链转往目标链,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 锁定原生资产:A链上的资产被跨链协议锁定在其智能合约地址中。 - 铸造映射资产:通过预言机通知B链上的智慧合约,在B链上铸造等量映射资产。 - 销毁映射资产:当用户需要跨回A链时,通过智能合约将B链上的映射资产销毁,以赎回A链上的原生资产。
而依照工作原理,目前市面上的跨链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通过锁定原生资产,铸造和销毁映射资产完成跨链。 - 通过挖矿激励的方式聚合流动性,在A、B链分别创建并使用流动性池同时利用锁定和争议机制,确保参与的节点无法转移用户资产。
当我们讨论跨链桥的安全性时,我们想问的问题其实是:每一笔跨链交易的真实性是由谁来验证的?破坏它的成本和可能性又是多少?
上文提及的两种跨链桥工作模式都存在对应的风险。第一种桥涉及超发风险和节点作恶风险。用户或流动性提供者资金的安全性高度依赖验证器的准确性,而验证器破坏安全性的代价和成本则取决于其所质押的资产。
第二种流动性网络的跨链方案,资产已脱离跨链桥的背书支持,仍然高度依赖中间共识层,一旦共识层去中心化程度不足,资产依旧有被盗取的风险。
去中心化程度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就是参与验证的节点数量。数量越多,节点集体作恶的难度也就越高,相应地去中心化程度也就越高。目前拥有节点数最多的是ThorChain,其次是Anyswap和Connext。然而,ThorChain并未披露其节点运行者的具体信息,对其安全性有一定的质疑。
可扩展性分为资产池的可扩展性与交易的可扩展性。交易的可扩展性受制于来源链和目标链的出块速度和安全性,而资产池的可扩展性则取决于流动性激励或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