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稳中求进我国货币政策立足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同时宣布6月1日开始缩表。为应对高通胀,多国央行最近启动加息,英格兰银行5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内货币政策走向。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基调将持续强化。

一方面,结构性货币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降准降息空间也有望再次打开。

多国央行加息应对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如期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至1%之间。与此同时,美联储宣布将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已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配合加息举措,遏制通胀。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5月5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75%上调至1%,以应对通货膨胀。新西兰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分别加息50个基点;印度央行5月2日至4日临时加开货币政策会议并意外宣布,加息40个基点至4.4%以应对国内外通胀风险;5月3日,澳大利亚央行自2010年来首次加息,这也是其近15年来首次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宣布加息。与此同时,市场关于欧洲央行结束购债后可能于年内加息的预期也更为强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美联储这一货币政策动向代表着全球金融环境正在加速收紧。它通常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新兴经济体要面临更大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压力,国际市场波动加剧。

全球金融环境正在加速收紧态势明显,其外溢性影响不容小视,也将对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带来一定挑战。

但王青表示,以美联储加息为代表的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内货币政策走向。他说,中美货币政策错位在2014年至2015年及2018年都曾出现,当时均未影响央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取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近期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我国重点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大局。但对外部货币条件变化可能引发的风险需及时应对。

“接下来监管层将会密切关注我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向发力‘稳增长。”梁斯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在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也要兼顾内外部均衡,要有效应对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性影响。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一方面,结构性货币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降准降息空间有望再次打开。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国内货币政策在当前阶段将更偏重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尤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和人群的金融支持,主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增加交通物流、支农支小、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再贷款额度。

实际上,最近,专项再贷款这样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期频频发力。人民银行设立了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与发展改革委决定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人民银行还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同时,降息降准也还有一定空间。

程实表示,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中国的降准降息空间有望再次打开,通过降低金融市场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从而有效实现以投资带动消费的局面。王青表示,二季度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有可能再度下调1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可能下调0.5个百分点。由此,今年以来的总量型货币政策力度将接近2020年上半年的水平。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这一基调将持续强化。尤其是将更加注重靠前发力,主动发力,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更好支持企业经营。”梁斯表示。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