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早在2006年就已经诞生,到了2010年这个概念达到了巅峰,但Web3.0的后续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最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直至是十多年后,Web3.0突然“死而复生”。
Web1.0时代是指1991年到2004年,这个阶段由于信息层面内容还非常少,人们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门户网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信息和知识都由商业机构和服务商进行生产和组织。
Web2.0时代是从2004年至今,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形态,知识和信息更多地由用户进行生产。互联网更注重于交互,吃穿住行,基本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
因为Web2.0时代的互联网模式是“客户端-服务器”,用户在互联网上所有数据和信息都集中存储在某公司的储存空间中。而拥有这些数据的公司,就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如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
而Web3.0就是把“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改变为“多节点、多中心”,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状网络”。在这个“网状网络”结构中,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连接并影响其他节点。这就好比从设定上看,到了Web3.0时代,用户的一切都完全属于用户;Web3.0的未来是一个更加扁平、开放、平等的结构。
但上一年的元宇宙设定更加复杂,让人类放弃现实生活,集体意识上传,在虚拟世界永生。但上万家元宇宙公司的PPT讲了一整年,却只能看到虚拟人唱歌跳舞。
从元宇宙到NFT虚拟代币,再到Web3.0的“网状网络”,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不停炒作一个又一个的新概念和新风口?唯一能回答的,就是它们背后触目惊心的财报。
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22年Q1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总营收增幅仅为23%,是2020年以来的最低值;Facebook母公司Meta的2022年Q1季度财报,总营收虽然同比增长7%,但净利润较去年下滑了21%;奈飞更是在2022年Q1季度大翻车,全球付费用户流失超过20万人,且营收增幅低于10%。
不止海外,国内互联网大厂、中厂和新生代独角兽们,都在经历“阵痛”,财报数据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