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银行,技术逻辑简析

近日,一则政策利好将区块链风口引爆。就能获得科技竞争的绝对优势。”在大多数分析人士看来,金融领域有望成为区块链技术最快落地及涉及面最广最深的应用场景。

记者注意到,作为金融行业排头兵的商业银行早已率先拉开区块链发展序幕。

10月1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第二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共有309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两批备案清单共涉及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微众银行、苏宁银行6家银行,共计14项区块链服务。

据了解,国有大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均有探索。

比如,工商银行率先在业内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历时三年,该行在政务、产业、民生等多领域构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服务体系。目前,工行已取得60余项核心技术突破,提交41项专利,主要应用于资金划收、资金清算、资金拨付、银企互联等60多个场景。

交通银行的区块链技术侧重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其在国内打造了首个资产证券化平台“链交融”,将原始权益人、券商、会计、律师、监管等多个参与方组成联盟链,连接资金端与资产端,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ABS业务体系的信用穿透。

此外,中国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通过建立跨境区块链平台,实现信息流上链,实现查询功能,增加监管节点,实现区块链信息与实际交易的互动。

整体来看,银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探索更多集中在清算、供应链、跨境贸易上,也有银行结合场景在身份信息识别和数字货币上进行赋能。

起底区块链技术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家都在谈区块链,但大多数人对其并不是真正了解,甚至一头雾水。

在业内看来,所谓“区块链技术”实质就是通过对互联网的“自我限制”,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效率与信任两大“痛点”问题。

“它与‘物联网有所类似,把它理解成为‘人联网相对更容易理解。”针对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博士、区块链知名专家程晓明对记者表示,他们共通性都在于由一个个独立数据包组成,但区别于物联网如冰箱、彩电等实物积累数据所得,数据造假概率较低,人为驱动输出的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无论是数据的参与方,还是后台运营方,都可能有篡改及造假数据的动机。”程晓明称,区块链技术的存在,就是想通过对互联网的自我限制,来实现信息的真实化及透明化。

“比如,我们一起在网上共同记账,如果有人悄悄在电脑后台把其中一人的数据改掉,那对账时就会出现大家数据不匹配。换个角度讲,如果某人初始上传的就是‘假数据,那后期即使大家再上传真数据,也会遭遇不匹配的问题。”程晓明表示,区块链的存在也会一定程度上从源头杜绝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因为造假需要承担的成本太大”。

某国有大行人士也表示,不论是跨境业务、供应链业务,还是银团贷款业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信息不真实带来的风险。“银行的风控体系是根据信息来做的风控模型,而信息造假给机构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区块链技术因其具备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解决了信任问题,能够使风险评估更准确,利于定价”。

针对区块链核心的“去中心化”,程晓明认为,区块链就是想排除数据被第三方中心后台操控及篡改数据风险的可能性,实现所有节点的参与者共同维护一个数据库并彼此监督的过程,“即我们不再需要一个数据中心后台,仅数据双方点对点认可即完成”。

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

当谈及区块链将带来何种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