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重构不良资产互信机制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不良贷款率为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2.8万亿,较上季度末增加13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较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021年共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1万亿元,连续两年处置超过3万亿元。

随着疫情“黑天鹅”的持续,部分信贷资产质量的持续劣变不能避免,不良资产也将会陆续暴露。这其中有不少的不良贷款是要通过资产重组或重整的方式来化解和处置。因此,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和手段来应对现阶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风险。区块链的点对点技术原理的恰当运用将会促进解决这一问题的进程。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低成本的解决金融活动的信任难题,并且将金融信任由双边互信或建立中央信任机制演化为多边共信、社会共信,以“共信力”寻求解决“公信力”问题的途径。

金融不良资产的产生使相关方的互信受到了质疑和损伤,因此,恢复和区块链系统是一个规则透明、规则不可篡改并保证严格执行的系统;在全部业务信息可形式化的范畴内,让这个信息服务系统可以“自证清白”,即所谓“信任共识”,“信任”是有价值的,而信任机制是金融活动的基石。

区块链的点对点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不良资产重组参与方即使无须相互信任,也可以根据诚实、承担责任、考虑对方利益和透明性的原则行事。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不良资产重组的协调和建立信任的成本,从而提高重组效率加快重组步伐。

区块链技术是弱中心化而不是去中心化,因此需要一个弱中心化的平台,在平台上有一个牵头的、社会化的具有中介服务性质的媒介机构进行引领,引导各个沟通对象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以便保证沟通的时效性。

可以尝试在一个适合的系统平台上开发一款软件即点对点沟通的平台,以期达到协商一致的目的。这样的平台的搭建,除中介、媒介等机构是公开的外,沟通各方可以是匿名的,各自记账(沟通的电子信息)、各自勾兑。只有在与债务方沟通时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知晓对方,但双方只能记录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公开协商一致的意见或建议。

点对点平台可以重构金融生态。区块链技术的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等手段可以在重组相关方之间建立信用和信任,可以重塑征信行业的信用机制。如能妥善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其应用于金融不良资产重组中,将会极大促进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与缓释,有利于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