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修长城”公益成果上线,全民“云游长城”体验沉浸式爬长城与修缮长城,共同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云游长城”系列公益成果正式上线。

“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内推出了基于游戏技术打造的“数字长城”,让用户通过手机就能“真实”地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在线爬长城和修长城。这是全球首次通过云游戏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成为前沿科技和数字技术在文保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的又一标志性范例。

至此,“云游长城”系列公益成果正式上线。根据计划,未来“数字长城”还将为游客提供更具科技感和沉浸感的参观体验。用户在“云游长城”小程序中,还可以通过答题等更多互动,了解到更多关于长城的相关信息与文化故事,小程序还鼓励公众通过“小红花”助力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长城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在北京、深圳两地举办的“云游长城”线上发布会上,顾玉才副局长表示,近年来,长城沿线各级政府把长城积极探索与地方社会组织合作。长城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社会效应不断彰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城保护局面已经基本形成。科技和传播是赋能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拉近了公众与长城的距离,并积极参与长城保护。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表示,未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进一步凝聚和发动社会力量,运营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为保护长城、传播长城,讲好中国故事,共享保护成果贡献应有力量。

作为“数字长城”研发团队的负责人,腾讯互娱副总裁崔晓春表示,长城“数字化”的概念其实已提出多年,但多数产品还是局限在图片、全景和三维模型的简单采集和展示层面,无法提供便捷、低门槛、有吸引力的数字体验,难以吸引公众主动参与。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数字文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法。用户通过“数字长城”,不仅可以直观体验到影视级超写实的沉浸式场景,而且还可以通过像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剔补和支护加固等简单趣味的互动,了解长城常识和修缮知识。

据悉,“云游长城”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协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系列公益成果,旨在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之中。2016年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启动“保护长城,加我一个”修缮项目,募集资金近5000万,完成了北京怀柔箭扣南段、河北喜峰口西潘家口段、北京延庆八达岭古长城段的长城保护修缮。在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本次上线的“数字长城”是对修缮后的喜峰口长城进行实地扫描和数字重建而成。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