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我扒了豆瓣十年前做的“元宇宙” 发现那里什么都卖

熬过了 2021,许多人早已“元宇宙 PTSD”了。此刻,有些人回想到了 2010 年末发布的“阿尔法城”,患得患失这一十多年前的虚拟社区居然拥有如此浓厚的元宇宙颜色。
以目前的目光看,阿尔法城十分“简单”,好像迷你版的谷歌卫星地图,或是地形图版的摩尔庄园。但便是那么一个在视觉效果上缺乏立体感的“城市”,用户在里面占领街道社区,报团结社,串门子联谊会,开实体店卖东西,用代币总买卖这些。她们根据“版聊”开展这一系列主题活动。
这一试验特性浓郁的小区,由豆瓣网造就。一开始,阿尔法城选用邀约制,有极少数用户会接到豆瓣网官方网邀约,也许是想先让“菁英用户”开垦。据豆瓣网老用户 A 君追忆,站内四处“求邀约”的隆重开幕,像极了 2021 今年初 Clubhouse 的火爆。“这才多长时间,无论是阿尔法城或是 Clubhouse,早已 NBCS(nobody cares)了。”
经营四年后,阿尔法城“失守”,2015 年 5 月,小区停业整顿。那一年,小区“住户”有 78817 人。那一年,也有人类学家对这座遗址干了“文物保护的发掘”。

最初上线时,阿尔法城的城市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上下两层,以 A~F 的字母命名大区,每个区下有四五条街道。后续经过一次改版,改成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一、二、三、四;中层以“数字 + 天干”命名,比如二甲坊、三乙坊;下层为具体街道,比如“三体街”。
换个更好理解的说法,最初的阿尔法城像北京市,下属有朝阳区、海淀区,朝阳区又有建国路、大望路等等;改版后的阿尔法城,更像中国,下属有北京市、上海市,中层有朝阳区、静安区,再下面是建国路、西藏北路。
最有意思的来了,豆瓣设定了一个规则:全部街道的命名,完全由居民投票确定。于是,用户在无序的环境里自行聚集,同好们开始抢占街道,为自己的地盘起名。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谐音梗”:有用了物理概念的“小孔成巷”,用了文学名词的“朝闻道”,用了神话名词的“四不巷”,还有最早的“躺平党”聚集地“不知道”,早期中文 GitHub“超链接”(超链街),甚至还有用了英文谐音梗的“Rock & Road”。

我扒了豆瓣十年前做的“元宇宙” 发现那里什么都卖还有一些街道名,直接取材自当年网络热梗,比如“技校精英大道”。这个梗应该来自于彼时兴起的名校绰号,清华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北大是“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北师大是“积水潭师专”等等。当时还很流行调侃非主流,于是就有了“杀马特一条街”、“乡村名媛步行街”此类街道名。
当然,在豆瓣永远是雅俗共赏。很多来自经典文艺作品的地标也映射在了阿尔法城街道中:《哈利·波特》里的“对角巷”,《查令十字街 84 号》的“查令十字街”,《银魂》的“万事屋一番街”,《海贼王》的“伟大航道”等等。
你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条街里有没有自己人。
再小众的爱好,都有聚集地。在喜欢巴赫、热衷汉服 Cosplay 的三坊中,就有一群米兰球迷建的街道;懒得起名的四乙坊三街里,基督徒和尤文图斯球迷比邻而居;五甲一街因为迟迟没有名字,居民表示愿意住在“投票你妹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子的愉快木造街”。这个梗来自当时刚开始在国内流行的搞笑漫画日和及其中配版——《圣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筑》,其中更是带火了“坑爹”这个词。而中配版的团队 CUCN201,有两位成员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白客和宝木中阳。
在阿尔法城,每一个名字就代表着一群认可同一种文化的人。据统计,阿尔法城“临终”时一共有 126 条街道。这说明,126 个小圈子在这里自在生活过。
阿尔法城的存在,把散乱抽象的互联网文化轻轻地拢在一起,给它们一个小小的房子。那里存放着的,都是人们的记忆。
我觉得,像天涯、猫扑、饭否这些“过气网红”,都很难给人像阿尔法城这样的归属感。博客、饭否账号属于个人,没有圈子文化;天涯、猫扑的帖子和梗图会被顶掉,且会越来越难以检索。但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想起阿尔法城,就会联想到“太子的愉快木造街”,连同那些看日和漫画嘎嘎傻笑的日子。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