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大多数加密货币而言,它们同时具备商品、股份和货币三种属性。复杂之处在于,每种代币的属性表现并不相同,同一种加密货币在不同时间的属性也不同,甚至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的属性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加密货币具有的这种“波粒二象性”,我们来分析两种主要的分润算法:一种来自P3D,在目前流行的各种流动性挖矿项目中得到成熟应用;另一种来自Uniswap、Rex和yToken,涉及分红和派息。这两种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会将用户代币质押期间产生的利润重新投资。
从PonziToken到P3D到Unipool 令人震惊的是,可分润代币应用的历史比自动化做市商的历史要晚。2017年6月,来自Albert-Ludwigs大学的软件工程系主任Jochen Hoenicke教授发布了一篇非正式的博文,介绍自己设计的一种新的PonziToken。简单来说,这种PonziToken使用了储备金的Bancor算法发行,并使用了一种O(1)时间的实时处理分润算法。合约的利润来自用户在Bancor中交易产生的手续费。
然而,由于Jochen Hoenicke教授并不是合约开发的专家,原始代码中存在很多错误。有人直接部署了该合约到主网,导致至少2000ETH被盗。后来,这种机制经过简化推广,应用到了Powh项目中。Powh项目采用了储备金率为50%的Bancor,因此BoundingCurve成为一条斜线,在合约中计算更容易,只需要用二次方程求根共识即可。之后还出现了手续费更高的PowhShadowFork,这两个项目随后相继被黑客攻击,一个月后升级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P3D。
P3D实际上是以太坊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之前所有的Ponzi项目利润都来自内部循环,合约参与者之间进行各种零和博弈,而P3D的利润来自外部,来自“P3D生态”,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Fomo3D。因此,P3D代币更像是这个开发团队的股权,当团队高效协作、保持高度创造力时,人们对P3D的预期就会增加。然而,P3D的开发团队对P3D持有者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后来团队解散,部分成员迁移到了波场,迁移到波场的TeamJust却也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