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超车的最好方式就是汲取前车之鉴,在侧重生产应用的同时,夯实基础科研。
“区块链”在中国野蛮生长5年后,逐步转变为可信数字时代的基石,成为巨头攻城略地的武器,新玩家突围的的捷径。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不再局限于加密货币,而是“制造信任的机器”,试图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合作方式。
中国巨头从犹豫入场到奋起直追
最先涌入区块链赛道的是美国IT巨头IBM和微软,微软于2015年11月宣布在Azure云平台中提供BaaS(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云计算服务平台Blockchain-as-a-service)服务,IBM在2016年2月宣布推出区块链服务平台。
彼时,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巨头还处于观望状态。2016年2月,阿里巴巴浅尝区块链领域,宣布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追溯公益善款;10月,与微软等公司合作开发“法链”;2017年8月,试点“医联体+区块链”项目。
2018年初,伪“区块链”项目掀起融资热,浮躁的市场遭到政府“叫停”。声名狼藉的“区块链”被埋没在乱象丛生的阴影下。而此时,IBM和微软已经紧撺云计算+区块链领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2018年下半年,区块链布局转向台面之下,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争夺的一股潜流,巨头们没有在区块链上直接对垒,而是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态,服务于自己的生态,开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多年在互联网领域的沉淀,大厂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技术突围的基本方法,即在服务上分化、融合,慢慢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用户黏度高的应用中。
支付宝的路数如出一辙,最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嵌入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随后基于支付宝展开生态构建,包括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发票、跨境支付、租赁等场景,以及今年4月启动的“开放联盟链”,思路还是共荣共赢,将流量导出给生态中的其他伙伴,自己牢牢把握入口。
“你以为它是一个离你很远的高科技,有点阳春白雪,但当它一个接一个地嵌入你平时常用的商品、服务,把你合围起来的时候,你才惊觉原来区块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位接近区块链行业的人士表示。
腾讯专注金融,京东去伪存真,阿里系狙击民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区块链的发展与国外基本同步,但在布局上略有不同。我们更侧重于应用层面,而其他国家则注重基础科研。”姚前表示。
政策的春天可否突围?
随着政策利好,愈来愈多的选手加入区块链赛道。
今年4月,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并将区块链纳入其中。多省市也相继出台区块链专项发展政策,强调大力发展区块链在金融、政务、民生、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金融领域,湖南提出要推进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信息共享,以及推进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北京计划促进金融服务“多方互信,降本增效”,推动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跨境支付等领域落地一批应用场景;贵州提出推进区块链+金融服务专项工程,支持区块链鼓励金融机构基于区块链开展业务创新;海南省则提出要探索区块链+金融沙箱监管机制,给“区块链+金融”新业态发展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
政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