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上表示,这次活动共有近200万人有效报名,其中中签人数为35万人。对于这些中签用户,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数字人民币是一种货币、工具;而数字人民币钱包则是用来存储和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可以用作数字人民币的载体。数字人民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并不处于竞争和取代的关系。
钱袋子的转型:数字人民币钱包。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在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和实现防伪的前提下,中国人民银行和各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实现特色功能。”通过建设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可以实现数字人民币在线上和线下的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种类、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人民币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使用障碍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根据穆长春介绍,数字人民币钱包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按照客户身份识别的强度不同,可以将钱包分为不同等级。运营机构会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识别强度的不同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层管理,赋予每类钱包不同的每笔和每日交易限额以及余额限额。 其次,按照开立主体可将钱包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根据身份识别的强度采用不同的分类交易和余额限额管理;而其他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以开立对公钱包,根据是在柜台开立还是远程开立来确定交易和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 第三,按照载体可以将钱包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是指通过移动支付APP或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的服务来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存储和使用;硬钱包则包括IC卡、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 最后,按照权限归属可以将钱包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钱包持有主体可以将一个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在母钱包下开设多个子钱包。个人可以通过子钱包实现限额支付、条件支付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而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子钱包实现资金归集和分发、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等功能。
构建全面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给未来的商业运营模式带来了哪些变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潘卫东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将技术内在逻辑与商业模式相结合。银行服务不应仅限于物理网点、APP和网上银行,还应该融入到客户的生产和生活中,将银行服务解构、整合到客户生产和生活中去。
然而,在数字化为金融服务模式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消除风险,相反风险的展现方式和业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构建全面智能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面临更高的要求。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江表示,数字化时代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外部角度来看,风险形态发生了更快速的变化,数字经济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全面、深入和便捷,新的风险形态不断出现。从内部角度来看,风险防控的思维也必须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不断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等方式迅速发展,具有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测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数字思维、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共享思维和共治思维,提高对数字化时代风险的认知和管控能力,革新数据应用方式,革新风险控制技术手段,革新风险管理理念。
“要加快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风险控制体系。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本质和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只是面临对于智能化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更高的要求。”王江强调,需要加强统筹谋划、数据治理和科技支持,推进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