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数字版权产业的发展,为使用者带来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近年来法院、检察院公布的消息来看,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居高不下,网络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地之一。

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对我国网络知识产权治理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据业内人士介绍,区块链的引进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突破口

数字时代著作权侵权纠纷呈现高发态势,同时也对传统的证据收集、存储、审查与运用等规则提出了新挑战。

传统模式下,著作权登记和取证面临重重困境。侵权行为发生后,权利人要举证证明侵权事实,但电子数据取证并非易事。

“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知识产权数字平台,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可靠、安全透明的全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健表示。

据杨健介绍,区块链数据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过程可追溯等特点,与数字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和流转天然契合,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在区块链移动存证“一点存”小程序上,记者发现,只需要根据提示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文件、网页、视频等多项存证业务,并可获得具有公证效力的电子证据存证证明书。

“中国版权链”由中国版权协会宣布正式启动,为解决版权领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等问题提供“一站式”版权服务。从登记到出证最多仅需7天时间。

提供以上技术合作的深圳法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伟表示,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的每笔交易都有唯一的哈希函数,若修改区块内数据,则需要修改此区块之后所有区块的内容,并对备份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区块链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可以确认上链电子数据的内容完整性。

“相比传统登记模式,区块链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目前我国的版权登记部门在原有登记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弥补了传统登记模式的不足。”北京康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佟燕燕表示。

多个司法区块链平台陆续上线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中包括了全国首例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著作权侵权案。区块链技术能够进行存证固定,为认定著作权侵权事实提供有效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年发布的规定明确表示,通过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如果被认定为真实,可作为有效证据采纳。

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上线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此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广州互联网法院“网通链”相继发布。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8月2日,“天平链”上链电子数据7000余万条,跨链验证数据24305条,涉及3900余个案件,当事人对上链证据的真实性予以认可。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19年就推动建设全国法院统一的司法链平台。目前,在司法链平台上,存证数据已达5.6亿条。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也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重要性。

“‘十四五时期区块链技术发展将会有重大变革,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产业领域,区块链技术将大有可为。”杨健表示。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各方认知

区块链存证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实践中仍受到诸多限制,除了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外,法律从业者和当事人对区块链的认识也存在不足。

一些法院、公证机构工作人员对区块链存证技术知之甚少,在司法适用中往往谨慎对待。

佟燕燕提醒,如果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作品传播后,可能被他人通过区块链固定权利,给维权带来困难,增加维权成本。她呼吁加大利用区块链保护著作权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区块链技术在著作权确权维权上的优势。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