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央行数字货币的冷思考

冷静和客观是财经评论员的基本素养,也是凯叔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讨论,各界应该支持和鼓励,但不宜过分炒作。

自从8月份传出中国央行即将推出数字货币的消息后,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和论坛必谈的热门话题。一些媒体想采访凯叔这个问题,但他一般都婉言谢绝,甚至不肯评论。只有在一些无法回避的场合,他会非常谨慎地做出推测和猜测。

一些人已开始热烈讨论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取代微信、支付宝,如何冲击现有商业和银行体系,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仿佛央行数字货币一夜间成了“灵丹妙药”。

还有一些无良商家宣称与央行合作,甚至有机构冒用央行名义,在资产交易平台上推出“DC/EP”或“DCEP”进行交易,企图进行诈骗。央行不得不多次官宣辟谣。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央行数字货币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推出时间也没有确定,技术上也不一定会采用区块链。所有的推测都是基于央行官员在不同场合透露的信息拼凑而成的,没有确凿的依据。

在一些公开讨论场合,凯叔看不惯一些人不负责任地说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提醒大家,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在于形式。此外,人民币已经在海外以电子形式广泛使用,现金比例很低。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的是现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并不大。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真的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那也需要在国内推行并成熟后才能涉及到复杂的境外环境和法规。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不是用于跨境支付,也不会像摩根币一样用于批发资金服务,而是为中国已经非常先进的电子支付系统提供更多冗余性。

显然,央行数字货币不是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也不会对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产生大范围影响。

事实上,过度炒作只会给央行增加本来不必要的压力。央行数字货币涉及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工程庞大,绝非易事,否则早就推出了。

与其期望过高而最终失望,不如保持平常心,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惊喜。这是一个成熟的表现。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严谨的态度。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