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元宇宙:探寻后人类社会的思考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出版。这本书描述了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然而,没有人预见到在30年后,书中提出的“元宇宙”概念会引起如此大的影响。

标志性事件是2021年3月10日,沙盒游戏平台Roblox成功登陆纽交所。它的市值在首日就突破了400亿美元,引发了科技和资本界的轰动。此后,“元宇宙”的概念和相关文章快速地充斥各类媒体,引起了思想界、科技界、资本界、企业界和文化界,甚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形成了“元宇宙”现象。

关于“元宇宙”的定义,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与之相比,“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描述更符合它的新特征: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连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面对正在形成中甚至即将迎来“大爆炸”阶段的“元宇宙”,我们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即“元宇宙”的主体是谁,也就是“元宇宙”的原住民是谁。

在“元宇宙”的早期,现实世界的人们通过数字映射的方式获得虚拟身份,通过数字化实现对传统人的生理存在、文化存在、心理和精神存在的虚拟化配置,从而成为“元宇宙”的第一代虚拟原住民。这些原住民具备现实人和虚拟人双重身份,能够在“元宇宙”中互动和交流,并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多年前上映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展示了未来社会的“人类”构成,包括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及他们后代的各种天赋。

“元宇宙”的主体,也就是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最终都会演变为有机体和无机体,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的结合,形成所谓的“后人类”。实际上,在过去的30年中,“后人类”的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现在,现实人类和他们创造的虚拟人,正在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和情感连接,成为开拓“元宇宙”边界的先驱者,并在虚拟新大陆上构建“后人类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1990年左右出生的“Y”世代对互联网和科技拥有天然的接受能力,更注重生活体验,是同时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