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互联网公司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内上线了一款名为“希壤”的全新社交APP,瞄准的是“元宇宙”市场。该公司称,将通过“希壤”打造一个身份认同、跨越虚拟与现实、永久续存的多人互动虚拟世界。
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爆发,国内许多互联网巨头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开发和打造“元宇宙”概念型产品。原本立足于红人经济的天下秀,推出了一款社交“元宇宙”产品——以虚拟城市为主题“虹宇宙”,为用户提供虚拟住宅、虚拟物品等,让用户在其中体验养成式和沉浸式社交。同时,字节跳动内部也在开发一款“元宇宙”社交产品“Pixsoul”,主打AI捏脸功能。而此前“NFT”也曾迅速吸引阿里、腾讯等上市公司入局,其巨大的创收空间使得国内外艺术家、明星、社交名人纷纷开始打造自己的NFT产品。从“NFT”到“元宇宙”,互联网资本无不拜倒在这些网络热词的石榴裙之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商业狂欢。
可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元宇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被标签化的困境。许多公司在开发产品时,把“元宇宙”当成了财富密码,为了蹭热度而绞尽脑汁,只要涉及“虚拟”“交互”等元素便标榜自己是“元宇宙”产品,以此来吸引投资和入股。而这些产品虽打着“元宇宙”的噱头,但最终却未能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使用体验。比如“希壤”APP中所具备的无限世界、全真人机互动、沉浸式社交等元素虽都是“元宇宙”概念的一部分,但该APP上线苹果应用商店不久后,评分就跌到2.6分,不少用户吐槽体验感不佳。有用户表示他希望看到的是《头号玩家》中“绿洲”的雏形,而不是为赶上“元宇宙”快车而粗制滥造的动画版本的虚拟聊天室。可见,“元宇宙”产品的发行还是需要长久的技术酝酿和沉淀,对“元宇宙”浮于表面的追随不可能打造出优质的产品,长此以往只会让用户失去信任,导致品牌自身口碑下滑。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元宇宙”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单纯炒作概念不是长久之计。互联网企业需要吃透“元宇宙”作为一种与现实世界连接的数字平行世界的基础构想,挖掘其实用价值,不断深耕以实现科技的革新。同时,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再酷炫的技术、再宏大的创意,如果无法贴合用户需求也很难实现创收。好的“元宇宙”产品应该从用户体验出发,而非单纯从技术出发。因而企业在进行“元宇宙”产品开发时,既要有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也要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元宇宙”究竟是下一个风口还是泡沫,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互联网的进化史来看,脚踏实地才能实现长青,急功近利往往惨淡收场。1998年的谷歌还只是一款鲜为人知的搜索引擎,那时候谁也未曾想到,它能颠覆现代互联网、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持久站立于互联网潮头。而多年后,当“元宇宙”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谁在其中做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改变,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文/吴梦涵(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