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是一个新的支付工具,但是又不同于第三方支付等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区别在于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是不可拒收的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打破了原有的四方模式。
双层运营体系下的数字人民币生态
在数字人民币的生态体系中,没有所谓的收单机构、也没有清算机构。
双层运营体系下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具备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商业银行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与运营机构合作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显而易见,除了人民银行之外,作为第二层的指定运营机构是数字人民币生态中的关键。
一方面,指定运营机构需要在人民银行的额度管理下,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并进行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也就是说,数字人民币的账户KYC以及钱包的运营管理需要指定运营机构来完成。
另一方面,指定运营机构还需要与其它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的管理。具体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及运维等服务。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官方公布的指定运营机构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两个互联网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共9个。
而对于2层运营机构以外的商业机构,业内给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2.5层”机构(非官方口径),其中包括其它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其它参与方。对于运营机构与其它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形式,业内称之为“银银合作”,此前移动支付网已经详细介绍(详情见:数字人民币银银合作以及平台接入的模式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传统的支付体系还是数字人民币生态中都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那就是B端的“商户”资源。
数字人民币生态中“商户”的接入问题
我们通常谈到数字人民币更多的是站在用户端而言,包括数字人民币的4类钱包体系以及开立等等。普通用户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显然是通过运营机构的渠道。
传统的支付体系下,卡组织、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的四方模式是主流,其中商户的接入靠的是收单机构的拓展,可以这么说“商户”是收单机构的“商户”。
但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原本收单机构的角色不存在了,商户变成了“指定运营机构”的对公钱包持有者,那么这些商户如何开通和接入数字人民币呢?
一方面,运营机构自己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初期,各试点地区的支持商户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线下商户资源大多都是指定运营机构自己拓展的,包括对公钱包的开立以及受理终端的改造升级。所以在早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支持数字人民币的线下商户拿出一个单独的“中国银行”或者“工商银行”的POS机来进行数字人民币的收款。
另一方面,2.5层机构帮助拓展。银银合作中直连模式下的合作银行,可以通过运营机构接口实现自身渠道的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同时还能对接实现合作银行客户对公钱包、商户受理的功能。
而接入了互联互通平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们,包括银联商务、拉卡拉这些原本就拥有海量商户资源的机构,它们也能赋予商户接入并开通数币对公钱包的能力。
商户接入数字人民币后的影响和改变
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离不开场景的拓展,而场景之下必然离不开商户的支持。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目前已经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各个领域。
那么商户加入数字人民币支持的动力是什么?或者说商户接入数字人民币之后有哪些影响呢?
从优点而言,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能让商家更快地收到钱,而且无需任何手续费,这对很多商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前期试点阶段运营机构会联合政府等推出一系列的活动,这可以增加商户流量甚至还能拿到一定的补贴。
而从缺点来看,主要在于数字人民币目前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开通和使用群体仍然较少,商户的自主接入动力有限。另外,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由于前期生态系统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