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得2016年元旦,资本开始蜂拥而至,各路大佬发表的激昂演讲依然历历在目。遗憾的是,五年之后,VR并没有成为媲美于电脑、智能手机之类的现象级产品,流行程度甚至远远不及PS游戏机、智能手表等等。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VR技术充满幻想,设计出大量的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式游戏、立体电影、远程购物、VR旅游等等,甚至一些成年人的服务,也巴望着VR技术来拯救自己。只是这一切的美好,都被一个重重的头盔和它所带来的眩晕感,瞬间毁灭。
现在,大家只能寄希望于VR能借助元宇宙的春风再次起航,或许在更大规模资本的加持下,VR硬件会十分便携,VR软件编程人员亦能养活自己。
或许,现有VR产品只是实验产物,给业界做参考。其中最核心的警醒是:产品和人性之间的匹配度。类似VR、游戏机之类的娱乐设备,势必要迎合人性,而市面上的VR设备之所以没有爆火,底层逻辑在于:它是反人性的产品,需要消费者顶着巨大的“眩晕”来操作,真是开玩笑!
反人性,VR设备有哪些神操作?
任何的产品都要考虑人性,谁能熟读人性,谁家的产品就能大卖。人性是什么,不置可否地说,就是贪婪、懒惰、自私、虚荣等等。
过去10年,最成功产品莫过于iPhone,表面上看是设计、品质、系统这些因素,但底层逻辑是乔布斯戳中了人性深处:iPhone创造出一个新的移动网络世界,满足人性之贪婪;而触摸屏、简单的操作又让懒汉们趋之若鹜。此外,相比于个人电脑、网吧的公共设备,消费者手里握着一个4~5寸的小屏幕,独处操作,很好地迎合了人类之于隐私的需求。至于说,虚荣心更是让Apple团队利用得恰到好处,连企业家、明星都曾把iPhone4作为身份标签。所以,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爆红,绝非偶然,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比之下,VR设备就不是太友好。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