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挖矿主要指的是比特币挖矿,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计算函数生成代码,以获取比特币奖励。在计算过程中,全网消耗大量的电力和算力。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已超过许多国家的耗电量,接近耗电排名第25的越南。
尽管高能耗已备受诟病,但由于炒作效应和交易利润巨大,挖矿产业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
在中国,加密货币挖矿虽然不违法,但由于高能源消耗和一些矿场不合规用电的问题,一直备受批评。今年以来,全球能源行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拉闸限电”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挖矿产业的高耗电特性被列入名单并不奇怪。
事实上,这并不是虚拟货币挖矿产业第一次进入淘汰名单。早在2019年,它就曾入选,但后来又从名单中消失。这种变化也表明监管部门精准施策的结果,经过多方博弈、倾听和回馈,形成了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监管决策。
然而,今年的通知再次将挖矿产业列入名单,意味着对该产业的政策导向已经明确:虚拟货币挖矿产业不符合节能减排和实施双碳目标。能源专家曾指出,将同样的能源和算力用于城市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和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业的基础供给,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可以预见,这份指导目录的发布将把挖矿产业划为高耗能产业。尽管地方红线可能存在差异,但大的方向已经明确,这将对中国的矿机制造商和矿场产生巨大影响,而产业在海外分流转移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
需要看到的是,对挖矿产业高能耗的警惕并非中国独有,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挖矿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此前,《自然-通讯》等国际知名期刊的研究已经指出,比特币不仅消耗大量电能,还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欧洲央行曾明确警告,加密资产的“过高碳足迹令人担忧”。比尔·盖茨也对虚拟货币的能耗表示担忧,称“比特币每一笔交易所消耗的电量超过任何一种已知的支付方式”。
结合之前发布的对交易所、ICO和虚拟货币的明确监管政策,这次对矿业政策的更新无疑意味着对虚拟货币监管态度的确定。上游矿业受到了严格限制,比特币离币圈一直期待的合法地位更加遥远了。可以预见,未来的主流产业发展方向将是进一步拥抱更节能高效、更具社会价值的产业。
责任编辑:澎湃特约评论员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