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进入司法:革新已至

【政法笔谈】 当下,谈及互联网相关的热点词汇,必然要提到“区块链”。自2008年提出区块链的概念之后,这项技术已经发展了10余年。区块链具有的技术特征和特性,在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版权管理、互联网金融、政务管理等各种场景中都具有应用价值,尤其在司法领域,可能成为区块链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际应用领域。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诉讼当事人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利保护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司法机关本身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诉讼流程的管理。当事人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子存证方面。通过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取证,以实现权利保护。采用区块链存证、取证的费用较低,需要存证、取证时可即时发现、即时固定,权利保护更易实现。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被告开始态度强硬,拒不承认侵权行为,要求线下核实证据。然后法院通过电子诉讼平台送达了证据材料,而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是在区块链存证平台上进行取证固定的,同时这个存证平台也已经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发的“天平链”对接,涉案证据的一致性已经通过后台验证。这意味着,该证据在存证后没有被修改,真实度非常高。被告收到证据后,主动联系法院,很快解决了纠纷。这种作用与区块链技术的增信功能密不可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存证平台众多,虽然底层技术都采用区块链,但并非所有存证平台的存证都能在诉讼中发挥上述功效,还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流程等因素。解决这个问题,亟待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从司法机关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看,主要是对产生的数据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通过区块链确认、保存相关信息,不可再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司法公信力。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所有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材料都通过“天平链”进行存证,实现了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通过多个维度进行认证,解决数据“生成”的问题。

对采用互联网审判模式的互联网法院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审判中的应用与其紧密相关。线下审理涉区块链的案件,程序相对复杂。在互联网审判模式下,通过节点互信和跨链验证,对上链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比对验证是否有篡改,辅助法官进行证据认定,缩短了审判周期,提高了审判效率。

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具有的特点,在司法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建立也有推动作用。在证据方面,通过区块链验证的证据受到当事人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减少了一些拖延诉讼的策略。通过规则前置、全链条参与、社会机构共同背书,将公平、公正的规则嵌入互联网诉讼中,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的成果可期待。

(作者:佘贵清、刘书涵,分别系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