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代码媚艺:数字化的艺术品

数字藏品火了。今年1月,在上海嘉禾首届冬季拍卖会上,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以30万元的价格成交。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以99美元的价格发售,当天销量秒光。如今,国内外的博物馆、企业和个人艺术家都开始涉足数字藏品,这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数字藏品就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和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通过保护其数字版权,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它具有可追溯和难以篡改等特点。与传统藏品相比,传统藏品被锁在保险柜里,而数字藏品则存放在网络账号里。

数字藏品可能会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收藏形式。传统藏品必须是实物的形态,珠玉宝器、书卷文献等需要能够触摸,让人有一种占有感。而数字藏品是虚拟和超物理的,虽然无法触摸,但也具备稀缺性,也可以成为收藏品。相比传统藏品,数字藏品能够避免许多问题,比如避免毁损、避免收藏品的分散。虫蛀、风化和腐蚀等收藏品的大敌在数字藏品中将不再存在。

当然,并不意味着数字藏品更加耐久,技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数字藏品消失。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未来人类选择留下文明的形式仍然是石刻,这个设想很有启发性。没有任何数字载体能够超过物质的保留能力,人们如何能期望互联网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出现“海枯石烂”的故事呢?

从现阶段来看,不同的收藏方式各有优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数字藏品的出现仍然具有冲击力,让传统的文化定义开始转移。传统艺术创作追求经典化、古董化和精英化,而如今可能变得更加技术化、日常化和平民化。人们对文化的欣赏和拥有不再受物质限制,走向一种超现实的状态。人们在纯粹的物质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平行空间,这里有全新的价值模型和独特的解释逻辑,同时解构和建构,让人们感到迷惑和充满刺激。

对于许多人来说,接受数字藏品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然而,我们可以用历史观来看待数字藏品。现实世界的发展总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颠覆认知的画面也会不断出现。文化和艺术可能会变成代码和符号,以虚拟的方式贴近人们的生活。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藏品可能会出现许多让人困惑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实践的经验,但我们没有必要以排斥、保守和怀疑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每一次技术变革和审美重建,总会带来一些让人眩晕的头脑风暴,人们应该做好准备。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