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记得
本文来源:惊蛰焦点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密切关联的两种技术,两者可能会在未来日益融合,共同推动智慧社会发展。——《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14日,《证券日报》这份证监会、银保监会制定信息发布的权威报纸发布文章《11月份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额创年内最低》,其中提到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11月份融资笔数超两位数的仅有区块链和支付领域,分别获26笔(11.2亿元)、11笔(21.1亿元)融资。
在《证券日报》的专业角度看来,“进入下半年,随着互金行业监管趋严,资本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热情也有所消退,但也有企业在资本寒冬下突围。”——因此,从上半年的过热中逐渐回归常态的区块链,融资也从今年6、7、8月每月超60笔变为了如今的26笔,区块链依然领跑金融科技领域。
不过,除了“币圈”导致的监管影响外,“从全球来看,区块链技术尚属于初级阶段,新技术从产生到规模化应用,需要一定的探索过程。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对实时性、交易吞吐量要求不高的现有业务场景的改进,金融机构挖掘创新业务场景的能力相对不足,这也是区块链领域投融资转冷的重要原因。”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区块链如何真正落地?真正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改善社会效率和民生?实际上,答案在《人民日报》的整版报道之中。
人民日报:区块链是智慧社会的要素
201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第7版“观察”整版讨论“智慧社会”,该概念是十九大报告中科学判断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未来国民经济走向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整版报道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郭军等专家从愿景、基石、实操等角度分析了智慧社会的未来。而值得区块链从业者注意的是,在分析智慧社会相关技术时,《人民日报》写道:“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是实现物的智能化,可以将目前人们使用的大量电子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和友好,使用也更加便利。“第二类是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关系的智能化。当然,这里指的是更高层级的区块链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区块链1.0被称为数字资产,也就是以比特币等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区块链2.0的代表是智能合约,目前主要是在以太坊等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合约系统;而区块链3.0的目标应是智能社会。“可以预见,将来人类社会将存在大量的智能体,人与智能体、智能体与智能体之间的关系将变得非常复杂。通过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技术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将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社会关系。可以说,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密切关联的两种技术,两者可能会在未来日益融合,共同推动智慧社会发展。”
从专家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站在宏观层面,区块链是和人工智能并行的重要技术,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图景中,拥有重大意义。通过区块链实现关系的智能化,并解决人和智能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价值,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这并不是第一次人民日报对区块链表态,此前我们曾进行过多次分析。比如针对人民日报社出版的《区块链领导干部读本》我们就非常向读者们推荐。(这本书作者身份成谜,但是你不看,搞区块链可能是痴人说梦、看完这本书,区块链的春天就来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块链极为鲜明的应用场景——公共领域,这一点和V神前几天发布的微博内容(点击查看分析文章)有一些近似。在非金融应用中,我们可以用区块链的底层技术解决税务、票据、清结算、公益、保险、清关、学历验证、过程溯源、质量体系建设、IP和专利流转等实际问题,未来采用区块链解决人和人的关系、人的确立、关系的智能化等,仅此一点,就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并且会对社会实际有用,“使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认为,这或许才是区块链从业者真正想看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