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元宇宙不靠谱?他们却打造了新世界里的高品质艺术展

“ 云雲云 ” 是 “雷电所 ” 在2022年展开的全新项目,它以元宇宙平台Cryptovoxels作为起点,每月开放一场线上虚拟展览,并将在未来不断生长、延展,思考如何侵入被物质所限制感受的领土。所以,它不是无趣的插图动画,不是楼宇的复刻模拟,也不是物质世界的观看伦理。
重启对“云”的想象
汉字中的“云”是多种意象的综合体。起初,初文里的“云”,代表抽象的上升势态被凝固,意指了一种不稳定、动态变化的生态系统。后来,这种天地之间的气动被智慧地赋予了物质属性——繁体“雲”成为专为雨、雷等自然之物贮蓄能量的场所。 而脱离物质性的“云”被假借为“曰”,作为一种来自远处的“说”,链接了另一个时空的信息。
如今,所指被聚合于一身的“云”,某种程度也遮蔽了我们对它的感受力,我们需要重启对于“云”的想象,觉知它的“存在”。正如在疫情之后,“云上”的工作和生活日趋常态,推着人类来到元宇宙的门口。一时间,从资本到大众的注意力都开始流动起来,接通虚拟世界的企图催生了新的力比多经济。而这一次,技术将在“梦”与“劳动”之间架起桥梁,如同回转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云”。
作为一个新项目,“云雲云”亦将为“雷电所”拉开新的工作维度。一方面,它通过搭建具体的语境,将虚拟展示的体验与基于互联网的展览实践、参与式艺术、数据艺术等等相联接;另一方面,它也希望借由对虚拟数码物的发明,展开对现实的反思。
虚拟疫苗动态模型
协奏伊始:一份虚拟免疫计划
于1月23日开幕的“坐标迁移”是“云雲云”Cryptovoxels系列展项目的首展。选择与艺术家王偲丞进行合作,是为了就当下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我们在创作方式和逻辑上的改变。

元宇宙不靠谱?他们却打造了新世界里的高品质艺术展在全球被疫情笼罩的两年中,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在适应中改变,从线下移居线上,线上协同工作成为日常手段。艺术家王偲丞在这次展览中通过作品想向观众所表达的正是在这两年中其自身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换,随着现实的发展,个人的情绪被感染般地不断演化。由起初的焦虑不安、被舆论信息所影响,到身处异乡的格格不入,反复自我消化、学习、适应、以及思考,最终形成这一份虚拟免疫计划。我们的DNA仿佛被打乱重组,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来回变化。
微观世界中的病毒在我们讨论生物多样性时已是不可忽视的存在。Carl Zimmer在《病毒星球》写到:“病毒把DNA从一个物种搬运到另一个物种,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放眼物种演化的历程,病毒是始祖级的影响者。美国微生物学家Lynn Margulis也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她曾说过:“大自然的本性就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所以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共生是驱动演化的力量,而协同演化亦是生命的必然走向。
艺术家从个人情感、到集体身份、再到社会效应,一直在思考和调整自身的定位,从单纯地做作品,到展开公教和跨学科的学习,如何将虚拟的实践转换为社会价值亦是这份计划的核心所在。而选择在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构建的虚拟世界Cryptovoxels进行展示是为了打破线下物理的局限,还原在疫情时期线上协同工作的经验。在这儿,没有重力,没有首尾,更没有距离。我们将化身粒子,在坐标系之间反复迁移。
化身粒子,坐标迁移
坐标迁移,我们在两世间驱车徘徊。“坐标迁移”作为这次展览的题目,一语双关,暗示着我们的视角由物理世界转移至线上的虚拟空间。一方面是观众视角,一方面又是艺术家的创作历程。
“坐标迁移”展览外观
展览结构整体基于王偲丞的团队协作项目——《虚拟免疫计划》的创作过程。疫情期间,艺术家经过反思与审视,质问了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方向。史无前例的隔离,加速了互联网技术在社交,工作等场景中的应用,线上协同已趋于常态。因此,这也与我们想要通过Cryptovoxles这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探讨虚拟策展可能性的愿景相同。
展览《坐标迁移》实际分为四个部分,也是形成虚拟免疫计划的四部曲。分别呈现了虚拟免疫计划的前期绘画、影像、资料以及最终的疫苗动态雕塑。
观众从外部仿佛陨石坠落后炸裂开的巨大细胞体进入,到静谧的回忆空间,转至被战争轰鸣声笼罩的密闭空间,最后回归由粒子构成的人体躯干内部。与线下观展体验非常不同的地方,是在虚拟空间里没有重力限制,展览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纵向的延伸从空中到地下。观众需要找到连接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传送装置才得以切换至下一个站厅。这也是艺术家作为在虚拟空间中实践的一次尝试,打破我们的物理体验以及思考我们作为坐标在网页之间不断跳转的线上经历。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