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提示NFT藏品风险,中国做对了什么?

元宇宙”和“NFT
人脑有个很奇怪的特点,就是会“脑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其实很有限,比如眼睛最多看到1度角的图像,然后再在大脑里组合成可以被认知的180度的三维事物。
看看下图,你会发现怎么看,这个爱因斯坦都是凸出来的人脸。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识别凹进去的人脸,因此你看到的,其实是大脑合成出来的。
正是因为大脑的这个特质,在骗术里穿插几个既科学又热门的关键词,人们就会自动将骗局脑补成可信的科学认知了。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针对的就是在国内炒的沸沸扬扬的“NFT收藏品”,哦,他们说叫“数字藏品”。
此《倡议》发布的十分及时,有效防止了广大投(jiu)资(cai)者受到财产的损失,我在这里用自己的看法,试着分析此动作究竟做对了什么,以及和凹脸错觉有啥关系。
1·NFT:正本清源
此《倡议》做对的最重要一点,是给所有人都提了一个醒,让大家再度深刻地认识到:别脑补了!不是所有的小图片都可以叫NFT,都是有价值的!
最起码,你得是有去中心化的链吧?有足够多的全球性节点来存储数据并以此确权——这是整个区块链的DNA之所在。

提示NFT藏品风险,中国做对了什么?而长城内几个公司相互勾搭着整个“联盟链”,说实话,和他们原本把数据丢自己云端没啥本质区别,更有甚者,直接IDC机房租几台服务器,搭一些节点就是“链”了,这糊弄谁啊摔!
形象点的比喻就是,真正的NFT,是有几千万个账本同时记录了你“有一个亿”这样的信息,只要没有超过其中51%的账本修改数据,那么谁也无法改变你有个小目标这件事。
而上面说的那些公司,有多少账本我们不知道——但掌握在同样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手里是肯定的,你就不怕他们哪天把“有一个亿”给改成了“欠一个亿”?
更不用说还得看老大的脸色咯。
所以,在此制约前提下,所有“NFT”,或者“数字藏品”的东西,你都可以对照上面说的,看看是不是“远红外纳米磁极量子鸡血厕纸”——简称“厕纸”,就该卖厕纸的价钱。
参考资料:NFT的借尸还魂
2·脑补:大妈请当心
你是否会有疑惑,这么明显的“厕纸”型NFT,为啥还能炒如此火热?真的是人傻钱多吗?
事实上,可能上当的人并不多,意识到这是骗局,但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的人不少。
小道消息:之前炒鞋炒娃的专业炒团们,由于疫情和贸易战的影响,开辟了“数字藏品”的新市场。也就是先给“厕纸”加上最火热名词——“元宇宙”,“区块链”,“NFT”,然后互相抬轿子,把价格炒高,再然后,你就被知道这个藏品很火热了。
《倡议》对风险的提示,其实并不是给知道这是骗局,但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想要博个快进快出的人的,因为这群人某种意义上是共犯(以95后男生为主);
真正要提示的,是在市场开始FOMO,你身边买菜卖菜的,跳广场舞的那些自杀型价值投资选手。
因为她们,很容易成为市场最后一棒的接盘侠,并贡献出判断市场阶段的最准确指标——大妈指数。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开篇提到的“凹脸错觉(hollow-face Illusion)”现象的存在,大妈们脑补出了让自己信服的信息,并成群结队理直气壮地Ape in。
(题外话,大妈们热衷转各种鸡汤文震惊体,买保健品,信邪教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3·赋能:NFT风险阀
如何避免成为接盘侠,买之前有个很简单的逻辑供参考:
A·要么是东西真的好,你要买,别人不一定有,供不应求,需求曲线陡峭——比如之前的猪肉价格;
B·收藏家中出了一个骗子;
买之前问问自己:是真喜欢这小图片,还是被各种信息忽悠来觉得它有“收藏价值”?
如果是前者,那没啥好说的;而如果是后者,请时刻提醒自己两个字:赋能。
延伸阅读:小图片的价值不是小图片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社区赋能。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现在银行卡都有定制图案服务,但如果你无论定制什么图案,都不会影响卡里面的存款数,那这就叫没!赋!能!
既然是收藏品,那么国内那么多有名的收藏家有买的吗?毕竟,声誉站台就是对一个藏品最好的赋能。
贴心提示:除非是真正已经得到认可的IP,否则很多不知名的“原创文创”,很有可能就是在猪八戒or淘宝搜“原画”,想要啥样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定制的哟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类NFT最多当作“版权文创”,有交易的价值,没收藏的意义。
4·结语
在你准备好面对单个真·NFT项目的各类风险之前,领会该《倡议》的精神十分有必要,总结下来就是:
一:远离不是全球性公链(如以太坊,马蹄等,支持国产也至少得是树图)上的假NFT。
二:远离在“圆宇宙”中宣传“元宇宙”的假NFT。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