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贵州大山里的废弃监狱:30年前曾迁出2万人

说起贵州丹寨,好多人只知道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却不知道它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大山蕴藏着丰富的汞矿,而且还是一个富矿,这让丹寨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汞矿。清乾隆年间,丹寨便开始在汞矿官办水银厂。

建国后,1952年5月,都匀专署公安处劳改科到矿区接管办厂。1953年,由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建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1956年,国外专家库克林、杜尔钦斯基进驻矿区指导工作,对矿山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各类技术人员达到近万人,加上家属,接近2万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当年,矿区十分繁华,被称为“小香港”,比县城还要热闹,周围村民都到这里采买物品。能在汞矿工作是一件极为体面的事,托关系都很难进去,周围村寨的姑娘们都很愿意嫁进来。

90年代初,因为资源枯竭,厂子开始出现亏损。停产后,职工分批安置,离开了这里。这座因矿而生的小城便彻底空了,留下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建筑。

整个遗址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5公里,全矿区遗留下近百个矿洞,还有硃砂厂、大发厂、宏发厂、羊角厂、四相厂、赛宝厂、三都分厂等7个采掘区,动力车间、机修车间、高排车间等采矿车间,厂部办公楼、专家楼、职工宿舍、医院、电影院、银行、供销社、商店、子弟学校、幼儿园、粮食仓库等大量生活建筑设施,规模相当庞大。

隔着一个矿洞,另一个山坳里坐落着神秘的丹寨监狱。这里曾关押过不少国民党的军官,后来转为关押重刑犯。高耸的围墙上还留着高压电网的痕迹,一间间的监舍又在诉说着哪些往事呢?

如今,人去楼空,草木丛生,一派凄凉。这几年,不断有电影和节目前来取景,让丹寨汞矿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

在汞矿办公区内,还张贴着某个电影剧组的一张食谱。在这里取景的电影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地球最后的夜晚》。

整个矿区寂静无声,偶尔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拍拍照,大部分时间都只有守矿人一人。看着这些建筑,让人仿佛产生了一种神秘的穿越感。

矿厂桥头入口处那座刚劲有力的矿工雕像,让人仿佛看到那些火红年代矿工们热火朝天的冲天干劲。

相关消息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