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结构亮底色,数字经济成新引擎。今年5月,施耐德电气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落成,新一代环保气体中压设备正式量产。这促使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为公司产值的大幅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上半年,北京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2.2亿元,同比增长41.3%。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主导产业占据了全区工业总量的93.8%。北京科技创新孕育出经济新动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3倍和1.1倍,两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4.4%和42.8%。北京也在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出了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并应用于食品安全链、电子印章等200多个场景。此外,北京还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进行了近100辆测试车的安全测试,累计里程突破300万公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恩全表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的引擎,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突出。
新消费扩容升级,稳投资效果显著。上半年,北京迎来了434家新的首店,数量超过去年全年,北京的首店经济持续升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卞晶表示,随着疫情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减弱,居民消费升级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北京今年实施了“十大专项行动”,旨在培育建设具有北京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依托华贸、国贸、SKP等商业综合体,千亿级的国际化商圈正在加快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有效投资推动了高质量的发展。最近,北京地铁28号线的03标段首座车站光华路站正式开工。这条地铁线平均站距约为1公里,穿越CBD,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该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地铁28号线是北京2021年“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今年初,北京发布了100个基础设施、100个民生改善和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总投资约为1.3万亿元。林恩全表示,上半年“3个100”重点工程的投资约为134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5%以上,这些重大项目发挥了引领投资运行的作用,经济复苏的活力不断被激活。
“拿地即开工”提升效率,助企纾困释放发展潜力。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在北京市昌平区正式开工,预计年产1000万台智能手机。这个工厂仅用84天就完成了前期流程,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项目在北京创造了一个启动效率奇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前期审批。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持续发力,简化流程、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成本。北京还率先出台了中小微企业帮扶的“新6条”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商户小店的生产经营困难,通过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精准助企等方面的措施,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支持。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相结合,保住和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上半年,北京新增了11.6万家企业,同比增长63.4%,其中科技型企业增长了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