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央妈数字货币勇夺国际主导地位

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设计管理、运行模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他表示,经过五年的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已经接近推出,显示了中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研发投放的充满信心。

从穆长春的阐述可见,中国监管部门在数字货币的角色定位和组织架构上进行了深思熟虑,表现出了开放务实的态度。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和实践充分考虑了国家情况,从投放模式到账户结构的设计,再到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用户体验,都体现出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把握,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投放的信心。

在角色定位和体系设计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模式将充分适应国家情况,发挥安全便捷的流通优势,并避免对现行经济运行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需求是在小额零售高频支付场景中,它将满足便携匿名的现金替代功能,并通过分布式账户等技术支持有效避免伪造洗钱等流通风险。当前中国各类网络支付手段快捷可靠,普及率极高,支付效率和更新速度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1、M2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将远远小于替代M0,会造成支付系统和运行资源的浪费。替换M1、M2还会复杂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并对银行存款和信贷市场产生影响,可能造成金融脱媒和货币超发等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的体系设计采用了“中央银行-代理投放的商业机构”的双层模式,既能保证现有货币体系中债权债务关系的纯粹性,又能通过商业机构实现数字货币的广泛覆盖。央行在货币流通中保持权威地位,并通过背书的信用优势抑制私有数字货币的流通,巩固了国家的货币主权。

央行对数字货币采取了规矩束缚和激励创新的态度。在技术路线上,央行保持中性态度,鼓励不同技术体系的协同发展,以释放创新活力。

面对全球数字货币的崛起,监管机构应站在国家利益的制高点,主动引导和鼓励区块链领域的创新。他们应该从理论研究中跳脱出来,通过授权国内高端区块链技术企业试点运行,真正将数字货币推进落实。

在新一轮货币战争的威胁面前,央行主动适应调整,鼓励创新,保护数字货币的探索和成长。中国监管部门在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国家情况,抓住安全底线和技术细节,体现了对数字货币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把握。可以预见,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优势基础上,中国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