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量数字文旅新项目涌现出来。借助虚拟现实、智慧景区等新的文旅消费场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旅产业正加速创新。针对这一背景,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级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探讨了数字文旅的投资趋势和发展逻辑。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发布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等十部门也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支持了数字文旅的发展。在这些政策和5G、大数据、AR、VR、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数字文旅成为了文旅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今年服贸会期间,北京市文旅局公布了“2021年北京文旅技术装备优秀项目”榜单,良业科技集团等19家企业入选。在服贸会现场,VR眼镜“飞跃北京”、数字化全景故宫等项目备受瞩目。代旭认为,数字文旅的发展趋势是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服务升级和为消费者提供新内容的体验升级。数字文旅具有“资源无限、时空无界、身份多元、数据驱动”等四大特征,为文旅商融合提供了新的标准。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通过持续优化,大幅提高资源的有效转化率。
推动新文旅发展需要使用“去地产化”的思维。代旭表示,体验经济时代需要同时关注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泛娱乐和泛文化都是重要的。年轻人并不排斥传统文化,而是希望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内容。创造适合年轻人的文化体验方式是必然的需求,从泛娱乐到泛文化,是文化内容发展的必经之路。例如苏州的“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和成都的“夜游锦江”项目就借助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方式打造了新的文旅IP。
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文旅产业的空间体验不断延展,空间运营的价值变得更加多元化。代旭认为,现在大型文旅项目的商业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地产反哺切换到高效的运营价值变现。移动支付、流量分成、预付费卡、新零售导流等新的收费入口得到了应用。借助文旅IP的力量,还可以通过品牌孵化、主题特展、广告推送、虚拟店铺倒流等多元盈利路径。新时代的文旅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大项目投资拉动房地产土地平衡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有效投资并贡献可持续税收增量的发展模式。
沉浸式体验是数字文旅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沉浸式体验以低成本、大流量、易迭代和强变现这四个标准评判。好的新业态需要吸引足够的消费流量,并实现更高水平的消费转化。需要注意的是,公众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