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研讨会(第3期)。本期论坛聚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五十年:美元本位评估、未来体系展望与中国货币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凯在代表课题组作主题发言时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五十年来的全球货币金融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和相关规律,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有其规律性和惯性,旧的体系被替代需要一个过程,经常存在中间过渡态。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要有耐心,不要期望美元本位很快被替代。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出路可能不是以超主权国际信用货币为基础,而是需要在全球民主协商下进行新的设计和运行。
二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该如何推进?刘凯认为,货币国际化只是打造强势货币的一部分,货币国际化是远远滞后于一国经济地位的。要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配合。内循环是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外循环是货币国际化的手段。中短期内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刘凯表示,长期内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进入一个多元的时代,与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对应,中国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和相关的制度安排。他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稳步朝着资本账户开放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发展,这是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前提制度条件;二是稳定推动国内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制度的建设完善,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通过制度化的开放吸引外国资本和资金,为未来的多元货币时代做好准备。
在谈到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时,刘凯建议,中短期内要继续加强当前版本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优化相关设计,实现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刘凯表示,未来的根本出路仍然需要基于全球各国民主协商的合理制度安排。市场应发挥作用,同时应基于更高理性的规则和管理,对贸易、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做出更好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