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虚拟货币挖矿耗电惊人,被列为淘汰名单

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网站,该局近日全面排查江苏省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监测发现,江苏省开展虚拟货币活动的矿池出口流量达136.77Mbps,参与“挖矿”的互联网IP地址总数4502个,消耗算力资源超10PH/s,耗能26万度/天。

以省内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币为例,苏州、徐州和南京是“挖矿”较多的地市。从IP地址归属和性质看,归属党政机关、高校和企业被入侵利用开展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占比约为21%。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将继续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态势分析,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处置体系。他们将依法处理相关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并配合做好违法虚拟货币交易的溯源与打击工作。

虚拟货币的“挖矿”过程非常消耗电力资源。虚拟货币是由一连串的密码组成,而“挖矿”就是解密的过程。为了计算和解密这些密码,需要大量的GPU运算和复杂的运算过程。因此,将电脑24小时开机挖掘比特币,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挖到一枚比特币。而这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力来维护运行机器。

根据统计数据,一些虚拟货币“矿场”每天耗电上百万度,甚至有些地方的“矿场”每年的耗电量相当于三个城市一年的总耗电量。据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全球比特币“挖矿”活动每年的耗电量已经超过一些国家的耗电量,其中约65%的比特币开采活动发生在中国。

早在2019年,发改委就试图将虚拟货币挖矿列入淘汰产业目录。虽然后来虚拟货币挖矿被删除,但并不代表国家对挖矿行为的肯定。随着比特币的热度攀升和金融诈骗的增多,以及挖矿难度的增加导致的能耗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了供电平衡。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通知,加强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监管,并将其列入淘汰类产业。

在环保政策的背景下,虚拟货币的挖矿活动耗电量大、增加碳排放,对国家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国家决定加强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整治,并将其列入淘汰类产业。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