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功启动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并将在下半年积极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大银行也正在大规模测试央行的数字货币App。此前几个月,银行正在测试数字货币的落地场景。那么央行的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有哪些本质区别?数字货币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可以从价值支持、技术维度、实现和应用场景四个方面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内涵。

首先,在价值维度上,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信用货币。央行的数字货币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人民币发展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式。同时,央行的数字货币仍然是央行债务的一种形式,以国家信贷为价值支持,并具有无限的法律偿还能力。与纸币或硬币等实物法定货币相比,央行的数字货币改变了技术形式,但其价值内涵保持不变。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主要使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理论上,商业银行可能会破产。当然,现在一些电子支付机构和平台经过集中储备存款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此外,目前一些电子支付机构和平台会设置支付障碍,例如只支持微信或支付宝。但对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来说,只要可以使用电子支付,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总的来说,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和安全方面还没有达到与纸币和央行的水平。

其次,在技术维度上,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了加密技术。公众最关心的是货币安全、隐私和便利性。加密技术是法定数字货币确保安全、隐私和便利的关键因素。在安全性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将最大限度地确保交易安全,利用加密技术确保交易过程的端到端安全,防止盗窃、篡改和伪装,具有无限的补偿能力。相比之下,互联网支付基于银行账户的电子支付难以避免挪用客户储备、泄露客户信息和虚假交易等问题。在隐私方面,央行的数字货币可以像纸币和硬币一样容易流通,交易信息和个人隐私不会泄露给其他第三方,只会向央行披露,以实现匿名可控。传统的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是基于账户紧密耦合模式的,无法完全满足公众对易于使用和匿名支付服务的需求。央行的数字货币保留了现金的属性和主要特征,通过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避免了与传统电子支付不同的点对点支付体验。在便利性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只需下载数字钱包即可使用,无需申请银行账户,在小额支付场景中无需网络即可完成支付,支持双离线支付,即使收支双方都处于离线状态,仍可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即使整个网络断开,也可以继续支付。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地震导致通信中断,央行的数字货币仍可以使用。此外,由于加密技术等技术的保证,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和防伪成本也大大降低,减少了纸币和硬币发行、印刷、回收和储存等方面的成本。

第三,在实现维度上,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一种算法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使我们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货币发行、流通和存储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货币运营规律,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等提供数据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发行将受到算法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字货币的实现采用了多种加密算法,以确保安全和可信度,因此央行数字货币被赋予算法货币的特征。

最后,在应用场景中,央行的数字货币有望成为智能货币。数字化的货币形式将提高货币的可追踪性和可编程性,并有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智能化。货币的可编程性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公益捐赠,捐赠的资金可以指定用于特定学校,中间过程中不能被挪用。一旦被挪用,其他机构将不予接受。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有针对性的扶贫和财政拨款。当然,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所说,目前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正确的M0的替代品,它承担着价值规模、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存储功能,除此之外,央行数字货币不应承担其他社会和行政功能。虽然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在实际应用之前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积累。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