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4月份,她开始发现自己的左眼看东西有些模糊,但并没有太在意。突然的疾病发作让她感到震惊。她的丈夫晏卓明回忆说,4月21日上午,他突然接到当地医院的电话,医生告诉他妻子的情况危急,“可能没办法见她最后一面”。
晏卓明赶紧赶到医院,得知妻子在上班的时候突然出现四肢麻木、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且意识不清。同事们迅速呼叫了120急救,将她送到当地医院。在进行CT检查的时候,她的瞳孔扩张,呼吸微弱,生命垂危。幸运的是,由于医护人员及时抢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理,她的状况才得以稳定。检查结果显示她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且颅内动脉瘤已经破裂,可能随时再次出血导致死亡。
为了继续抢救,她只能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当地医院无法进行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只能将她转到昆明的上级医院。经过当地医院提前联系,她于4月22日凌晨被转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钱希颖表示,经过详细分析,确定患者的动脉瘤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约有2X1.8cm的大小,同时压迫了视神经。如果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虽然能够栓塞动脉瘤,但无法解决压迫视神经的问题,手术后可能导致左眼视力障碍加重。而如果选择开颅手术,需要磨除动脉瘤下方的颅底骨质,一旦动脉瘤在手术中破裂,就无法控制出血,所以必须采用介入与开颅相结合的复合手术,也称为“杂交手术”。这种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高。
她指出,进行“杂交手术”需要在狭小的颅内空间进行,毗邻于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颈内动脉或视神经,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于4月25日上午,钱希颖的手术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杂交手术”,包括脑血管造影、开颅手术、介入球囊临时闭塞颈内动脉、电钻磨除颅底骨质、荧光造影和夹闭动脉瘤等。他们成功地排除了患者颅内的这颗随时可能再次破裂的“地雷”。
钱希颖解释说,脑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的病理性膨胀,形状多呈“鼓包”,所以称为动脉瘤。虽然不是肿瘤,但一旦破裂出血,危险极大。首次破裂的死亡率可达30%左右,并且致残致死的风险很高。脑动脉瘤多数时候没有症状,在中国95%的患者是在破裂后才被发现。
她建议大家要注意监控和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是脑动脉瘤发生和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该在体检时接受脑动脉磁共振成像筛查。对于发现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如果突然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剧烈头痛等症状,可能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前兆,应尽快就医。
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并准备出院。预计在休养一段时间后,她就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