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杭电攻克CAD/CAE软件“语言鸿沟”难题

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让国人焦心。现代大型、精密设备的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CAD、CAE、CAM流程。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指的是在外形设计完成后,进行物理性能数值计算的仿真验证和优化,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则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制造加工。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早,中国在CAD、CAE等大型设计仿真类工业软件上受制于人。

为了解决CAD和CAE软件之间的"语言鸿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徐岗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基于等几何分析的建模仿真优化一体化软件平台iGamev1.0。这一软件平台有望在高端制造智能化设计上提供国产解决方案,突破目前工业软件中几何设计与物理性能分析割裂的问题。

CAD和CAE软件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者使用的语言不同。CAD领域通常使用连续解析的样条语言,而CAE领域采用离散的网格语言描述。为了实现CAD和CAE的无缝融合,需要将CAD的语言翻译成CAE需要的语言。

由于CAD设计出来的模型十分复杂,这个翻译过程无法直接通过电脑自动完成,需要人工进行翻译,费时费力,甚至可能无法翻译成功。这个翻译过程被称为"网格生成",可以将它比作将一个大西瓜切成很多小块西瓜的过程。

然而,由于制造业模型和零件的复杂性,当设计的模型形状复杂时,切分出符合要求的小块西瓜就变得困难。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据统计,现在制造业CAD/CAE流程中有70%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个切西瓜的过程上。如果能节省这一过程,相应周期可以缩短至原来的30%,能大幅降低企业制造成本。

等几何分析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在CAD和CAE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两个领域数据的无缝衔接。它的主要思想是保持CAD/CAE过程中几何描述的一致性,实现两个领域数据的融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岗教授团队是国内最早研究等几何分析的团队之一。通过关键理论和技术突破,他们逐步攻克了等几何分析的应用难题,并在该领域建立了技术优势。

在复杂产品的计算域高质量参数化问题上,徐岗教授团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构造高质量计算域参数化的理论和方法,并解决了复杂拓扑区域的参数化难题。相关论文被引用次数百余次,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此外,他们还基于体细分

猜你喜欢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