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微信封禁部分数字藏品平台,释放了哪些信号?

万物复苏的季节,一股NFT的风潮开始席卷全球。数据显示,截止三月底,NFT市场OpenSea总交易量达235亿美元,排名第一。LooksRare总交易量为181.6亿美元,排名第二。近期,NFT蓝筹项目Azuki 在Opensea的成交量达到24628ETH,位列交易额排行榜第一,目前地板价升至31ETH。国外NFT发行交易市场真可谓如火如荼、烈焰当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腾讯微信却开始大规模封禁NFT、数字藏品平台的微信公众号,涉及的平台超十余个,均为中小型数字藏品平台。其中大部分平台皆被系统提示为“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存在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发布、传播或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账号已被停止使用”。可谓一片萧瑟凄凉,换了人间。
微信团队官方就此事回应称:“本次大规模封禁中,微信检测的是“NFT 数字藏品交易”行为,而不是数字藏品本身。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微信公众平台近日对炒作、二次售卖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规范化整治”。
一场属于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倒春寒”来得猝不及防。数字藏品平台到底怎么了?平台的现状如何呢?搭建数字藏品平台存在哪些风险呢?我们将从数字藏品谈起,逐步解答上述问题,大家赶紧跟着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

微信封禁部分数字藏品平台,释放了哪些信号?1.数字藏品是什么?
数字藏品是国内对NFT的本土化称谓,也是基于国内政策监管、剥离了代币与金融属性的“特色版”NFT。
数字藏品的由来也是颇有故事。在我们律师团队文章《一文说通透NFT的法律属性与潜在风险》中,我们介绍了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非同质化代币。因我国对虚拟货币发行的持续高压打击态势,NFT作为虚拟货币的“孪生兄弟”无疑充满了质疑声,为了规避其敏感性,NFT在国内开启了“易名之旅”。刚开始叫NFR(Non-Fungible Rights),后来又叫DAT(Digital-Art),直至2021年12月22日,新华社宣布将发行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此时数字藏品才正式成为NFT在中国的代名词。
数字藏品,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是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与NFT一样具有唯一性、可溯源性、稀缺性的特点。但是数字藏品与NFT是不同的,关键是以下几点核心区别:
1)发行基础不同。虽然数字藏品与NFT的发行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但是二者发行基础不同,因为区块链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为了通俗地讲透三者的区别,我们以朋友圈来进行类比。公有链是完全对外开放的,通俗地说就是朋友圈对所有人可见。联盟链是部分授权对外开放,可以理解为朋友圈部分好友可见。私有链则是不对外开放,为内部人使用,类似于朋友圈仅自己可见。
NFT的作品是基于公有链技术发行,可以相互转送,而数字藏品主要基于联盟链或者私链发行,简单的说就是数字藏品不能转移至其他平台,不同平台铸造的数字藏品也是不能相互流转的。
2)购买方式不同。NFT主要是通过ETH、USDT、SOL等虚拟货币进行购买,数字藏品只能通过人民币或者数字人民币购买。
3)享有的权利不同。购买NFT后,作品的所有权归属购买人,并拥有商业活动使用权。购买数字藏品后,并非拥有了数字藏品的所有权,因为真正的私钥并非由用户本人控制,而是由那些数字藏品平台所控制,购买人仅仅拥有作品的信息知情权、观赏权,不具有商业活动的使用权。
4)流动性不同。NFT流动性高,可以自由买卖。数字藏品在国内暂时不能任意流通,一般禁止二次交易,也设定转赠时限,通常限制在5到180天后方可进行流通转赠。
5)是否需要实名制不同。购买NFT不要求实名制。但是为了方便监管数字藏品,国内大多数知数字藏品交易都需要实名制认证,方能进行购买。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发现数字藏品削弱了NFT的金融属性。其因为在联盟链上发行,并通过限缩权利、购买实名制、限制流动性等多种方式,大大地降低了炒作的便利性与可能性,更多体现的是商品的确权价值,是NFT本土化、合规化的一次应用与探索。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